[發明專利]冷卻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63503.1 | 申請日: | 2012-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21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26 |
| 發明(設計)人: | 何兵;顧國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市科華化工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7/06 | 分類號: | F28D7/06;F28F9/26;F28F9/02;F28F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63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卻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冷卻器,尤其是一種管式冷卻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換熱器(冷卻器),最常見的就是管式換熱器。一般的管式換熱器,將需要進行冷卻的待冷卻液從管子的一端進入,從另一端出來,這樣往往其經過的路程最長也就是管體的長度,其在換熱器內部所走的路程比較短,換熱效率低,而換熱效率高的一些現有換熱器結構復雜,維護成本高。
發明內容
借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以增加待冷卻液總行程的管式換熱器,其大大提高換熱效率,且本發明的冷卻器結構簡單,易于維護。
本發明的冷卻器,其由管箱、筒體,封蓋組成,該管箱連接于該筒體的上端部,該筒體下端部與封蓋連接,其中該管箱被一個隔板分隔成進料區和出料區,該進料區設有一個進料口而該出料區設有一個出料口,該進料口與該出料口位于該筒體同一端。
如上所述,該管箱與該筒體的上端部之間以法蘭連接。
如上所述,且該筒體內設有數個U型組成的管束,該數個U型管束的各管一端連通該進料區,該U型管的各管另一端連通該出料區。
如上所述,所述U型管的管束穿設固定于至少一個管扳上,該管扳設于該筒體內。
如上所述,該筒體的靠近上端部的位置處具有一個接管,供冷卻器導入。
如上所述,該封蓋的底端具有一個接管,供冷卻劑導出。
如上所述,該管板為數個,且等間距地排列固定于該筒體內,各管板上有供U型管管束穿設的穿孔,且還設有供冷卻劑通過的透孔,使筒體內各處相互連通。
如上所述,所述數個管板上的透孔位置不對應,使筒體內形成迂回轉折的冷卻劑通道。
如上所述,該筒體外壁的上端側邊形成一個鞍上支座,該筒體外壁的下端側邊形成一個鞍下支座。
如上所述,于該筒體中段位置設有一個瀉壓閥。
本發明的冷卻器,使待冷卻液從筒體的一端進入筒體內,經過熱交換,最后又從該端出來,使待冷卻液的總行程至少為該筒體長度的兩倍,使冷卻劑與待冷卻液的接觸時間更長,增加換熱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冷卻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本發明的冷卻器,其由管箱1、筒體2,封蓋3組成,該管箱1連接于筒體2的上端部,筒體2下端部與封蓋3連接,其中該管箱被一個隔板10分隔成進料區11和出料區12,該進料區11設有一個進料口110而該出料區12設有一個出料口120,該進料口110與該出料口120位于該筒體2的同一端。該管箱1該筒體2的上端部之間以法蘭13連接。筒體2內設有數個U型管21組成的管束,該數個U型管束的各管21一端連通該進料區11,該U型管束的各管21另一端連通該出料區12。由U型管21的管束穿設固定于至少一個管扳23上,該管板23設于該筒體2內。該筒體2的靠近上端部的位置處具有一個接管20,供冷卻器導入,該封蓋3的底端具有一個接管31,供冷卻劑導出。該管板23為數個,且等間距地排列固定于該筒體2內部,各管板23上有供U型管管束穿設的穿孔,且還設有供冷卻劑通過的透孔,使筒體內各處相互連通。其中較佳地,所述數個管板上的透孔位置不對應,使筒體內形成迂回轉折的冷卻劑通道。或者如圖1所示的那樣,管板長短不一,同樣也可以使筒體2內形成迂回通道。該筒體2外壁的上端側邊形成一個鞍上支座24’,該筒體2外壁的下端側邊形成一個鞍下支座24,于該筒體2中段位置設有一個瀉壓閥,當冷卻水壓過高時,可供泄壓。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待冷卻液”、“冷卻劑”、“進料口”、“出料口”、“導入口”、“導出口”僅僅為便于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事實上,待冷卻液和冷卻劑的流道可以進行互換,而進料口、出料口也可以進行互換,冷卻劑既可以從上往下走,也可以從下往上走。此等皆為本領域所熟知。
本發明的冷卻器,使待冷卻液從筒體2的一端進入筒體內,經過熱交換,最后又從該端出來,使待冷卻液的總行程至少為該筒體長度的兩倍,使冷卻劑與待冷卻液的接觸時間更長,增加換熱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市科華化工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市科華化工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6350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管道輸水與節水灌溉自動化裝置
- 下一篇:換熱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