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單張紙連續收紙及紙剁自動輸出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63337.5 | 申請日: | 2012-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304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彥;陳曉蓉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造幣有限公司;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H33/16 | 分類號: | B65H33/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 地址: | 2111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單張 連續 自動 輸出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印刷紙張收集及輸出裝置,尤其是一種單張紙連續收紙及紙剁自動輸出裝置,同時還涉及相應的方法,屬于印刷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據申請人了解,現有印刷機的單張紙收紙部可以概括為兩種:單倉收紙部和多倉收紙部。單倉收紙多用于普通單張紙膠印機,多倉收紙應用于有特殊要求的機器(例如需要將成品紙張分類等)。多倉收紙部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單倉收紙部的簡單疊加,另一種是將紙張分為一定數量、兩倉交互連續收紙,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印品蹭臟,但印品輸出并不能自動化。在某些特殊場合,例如印刷或紙張處理生產線等,需要將印品或紙張進行自動分垛并連續輸出,以方便與后續裝置組成生產線,此時上述現有技術都無法滿足要求。
實現紙垛的連續輸出至今尚無現有技術可以借鑒。一種比較容易想到的簡單方案是在每一倉收集完成后,將紙垛直接輸出到機器側面。但該方案存在的明顯缺點是機器占地面積較大,無疑將增大用戶使用成本。另外,當需要增加放保護襯紙裝置時,這種方案將使得機器兩側對于收紙裝置的操作都很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為實現將印品或紙張自動分垛、連續輸出奠定基礎,并且結構緊湊的單張紙連續收紙及紙剁自動輸出裝置,同時給出相應的方法。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的單張紙連續收紙及紙剁自動輸出裝置包括與印刷出紙銜接的收紙臺和輸出輥道,所述輸出輥道由一排間隔支撐在兩側水平支撐上的平行輥輪構成,所述輥輪的上包絡面形成輸出輥道的上表面;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輥輪軸向具有間隔分布的縮徑段,所述收紙臺包括安裝在輸出輥道處的前收紙臺和后收紙臺;所述前、后收紙臺主要由分別支撐在前、后升降絲桿上端的前、后紙臺底板構成,所述前、后升降絲桿分別與軸向約束在升降支架上的前、后升降驅動螺母構成螺旋副;所述前、后紙臺底板分別具有間隔分布的讓位孔,當所述前、后升降絲桿分別處于上極限位置時,所述前、后紙臺底板分別位于輸出輥道上方的收紙位置,當所述前、后升降絲桿分別處于下極限位置時,所述前、后紙臺底板分別位于其上表面低于輸出輥道上表面的讓位位置。
這樣,只要適當控制輥道輥輪以及升降驅動螺母的動作,便可紙張(或印品)德自動分垛、連續輸出。其具體實現單張紙連續收紙及紙剁自動輸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控制后升降驅動螺母正向旋轉,后升降絲桿頂起后收紙臺,直至后紙臺底板升達收紙位置,同時控制前升降驅動螺母反向旋轉,使前紙臺底板脫離收紙位置,直至降到讓位位置;
第二步、后收紙臺開始收紙后,保持后紙臺底板的收紙位置,且控制輸出輥道的輥輪滾動;
第三步、控制前升降驅動螺母正向旋轉,前升降絲桿開始頂起前收紙臺,使前紙臺底板脫離讓位位置;
第四步、后收紙臺接收預定數量紙剁時,控制前升降驅動螺母繼續正向旋轉,前升降絲桿頂起前收紙臺,直至前紙臺底板升達收紙位置,同時控制后升降驅動螺母反向旋轉,使后紙臺底板脫離收紙位置,直至降到讓位位置;?
第五步、前收紙臺開始收紙后,保持前紙臺底板的收紙位置,且控制輸出輥道的輥輪滾動;
第六步、控制后升降驅動螺母正向旋轉,后升降絲桿開始頂起后收紙臺,使后紙臺底板脫離讓位位置。
借助簡單的控制電路實現上述步驟的循環控制,即可完成單張紙連續收紙及紙剁的自動間歇輸出。由于本發明合理將收紙臺及其升降裝置安置在輸出輥道上、下,因此使得結構十分緊湊,節省空間,方便了操作使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實施例中的輸出輥道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實施例中的紙臺底板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實施例中輥輪和紙臺底板位置關系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1實施例的工作步驟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單張紙連續收紙及紙剁自動輸出裝置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輸出輥道1由一排間隔支撐在兩側水平支撐7-2上的平行輥輪7-2構成。輥輪可以通過皮帶或鏈條傳動連接到輸送電機上,因此可以受控轉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造幣有限公司;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未經南京造幣有限公司;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6333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