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非對稱交通需求的T形交叉口改善交通設計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63027.3 | 申請日: | 2012-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086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黃發明;杜志剛;徐良杰;張美意;張曉;柯夢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8G1/00 | 分類號: | G08G1/00;G08G1/09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張安國;伍見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對稱 交通 需求 交叉口 改善 設計 方法 | ||
1.一種基于非對稱交通需求的T形交叉口交通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行人斜向過街與機動車左轉協同設計方法,取消主干路行人過街需求較低一側的人行斑馬線(12),同時以主干路人行道(13)為起點,以取消的人行斑馬線(12)與轉角交通島(1)的交點為終點,設置斜行斑馬線(4),并在轉角交通島(1)上設置轉角交通島隔離墩(2),在斜行斑馬線(4)起點與終點設置行人斜向過街信號燈(3),在交叉口中央設置行人二次過街安全島(6),在安全島(6)周圍設置安全島交通導流線(7),安全島(6)上設置安全島隔離墩(8),并將主干路取消人行斑馬線(12)一側的機動車直行進口道延長,設置鋸齒狀停車線(9)及左彎待轉區(10),同時交叉口內設置機動車左轉導向線(5),相交道路左轉機動車與斜向行人過街共用信號相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對稱交通需求的T形交叉口交通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島(6)中央凸起,向兩個方向設置坡度,與路面順接,以利于排水;其安全島與地面高差0.15m≤b≤0.3m,島面坡度不宜低于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對稱交通需求的T形交叉口交通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斜行斑馬線的起點不宜與已有人行橫道直接相連,二者直線距離為0.5m~1.0m,斜行斑馬線寬度不小于6m,斜行斑馬線起終點設置隔離墩,同時涂抹高強反光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基于非對稱交通需求的T形交叉口交通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離墩采用混凝土材料,半徑不宜低于0.1m,高度0.4m≤h≤1.0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對稱交通需求的T形交叉口交通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安全島(6)四周0.3~0.5m范圍內施畫機動車左轉導流標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對稱交通需求的T形交叉口交通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方向人行信號燈“綠轉紅”過渡期間,使用警示音及紅閃信號代替常規綠閃信號,警示行人迅速離開交叉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對稱交通需求的T形交叉口交通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斜行斑馬線起點、終點斜向設置行人過街信號燈,方向與斜行斑馬線方向一致,便于斜向通行的行人都能準確視認。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對稱交通需求的T形交叉口交通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行人、機動車協同通行的信號配時方案設置為三相位,在主干路設置機動車左轉專用相位,斜向行人利用機動車左轉專用相位通過交叉口,斜向行人過街信號與傳統人行橫道的二次等待相位協同設計。
9.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對稱交通需求的T形交叉口交通設計方法的應用,其特征在于:適用于對角線行人通行需求在500p/h以上,左轉機動車比例在30%~70%之間,交叉口渠化后主干路不小于6車道,相交路不小于4車道,車速不大于40km/h的T形交叉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6302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