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鎳氫電池用儲氫合金電極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63004.2 | 申請日: | 2012-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837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堯豫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62 | 分類號: | H01M4/62;H01M4/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 |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閔***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鎳氫電池 用儲氫 合金 電極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化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鎳氫電池用儲氫合金電極。
背景技術
1984年荷蘭Philips公司解決了LaNi5合金在充放電過程中的容量衰減問題,從而使LaNi5合金成為一種新型負極材料,在與正極材料Ni(OH)2匹配的基礎上發明MH/Ni電池。1990年日本首先實現了MH/Ni電池的產業化。
當前,電池行業發展十分迅猛,Ni-MH電池以其綠色無污染、無記憶效應等優異性能,得到了迅猛發展。但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電子設備對Ni-MH電池的電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Ni-MH電池在充放電后期,尤其是在過充電時,內壓較高,采用降低了Ni-MH電池的充放電性能、循環性能,而大大降低了其綜合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鎳氫電池用儲氫合金電極。采用該儲氫合金電極的NiMH電池具有較高的放電容量、優良的耐過充能力和循環性能以及明顯降低的電池內壓。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涉及一種鎳氫電池用儲氫合金電極,包括負極集流體及其上涂覆的負極活性物質漿料,所述負極活性物質為重量比為100:0.1~1.0:15~20的LaNi5H6儲氫合金粉、酞菁鐵添加劑以及混合黏結劑。
優選地,所述混合黏結劑為重量百分比濃度為2%的HPMC和重量百分比濃度為50%的SBR,二者的重量比為2~5:1。HPMC(羥甲基纖維素),具有較好的分散和粘合能力及較好的吸濕和保持濕度的能力;通常只需要使用較低濃度的HPMC就可以得到較好的粘性系數(25度時,當HPMC的濃度為1w%時,粘性系數達到0.068Pa.s)。加入HPMC可確保極片的強度,但其耐堿性能欠佳;加入SBR(羧基丁苯乳膠)則可以改善其耐堿性能。
優選地,所述LaNi5H6儲氫合金粉為包覆鈷的LaNi5H6儲氫合金粉。
優選地,所述負極集流體為鍍鎳鋼帶。
優選地,所述酞菁鐵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而得的:鄰苯二甲酸酐,尿素,(NH4)2MoO4,混合均勻,升溫至200~250℃,加入FeCl2·4H2O,反應得粗產物,提純得所述酞菁鐵;所述鄰苯二甲酸酐、尿素、(NH4)2MoO4、FeCl2·4H2O的重量比為155~180:400~450:1:50~60。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提純具體為:將粗產物依次用NaOH、鹽酸、酒精、DMSO、去離子水洗滌,過濾后溶解于濃硫酸,進一步過濾后將濾液緩慢滴加到冰水混合物中,析出晶體,過濾,用去離子水洗滌至PH=7,將過濾得到的晶體在惰性氣體保護下,在133~267Pa,550~650℃下恒溫加熱2~5h,自然冷卻即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采用的混合黏結劑在確保極片的強度的同時,提高了其耐堿性能;
2、采用包覆鈷的LaNi5H6儲氫合金粉時,儲氫合金電極具有較高的放電容量;
3、采用本發明的儲氫合金電極的Ni-MH電池具有優良的耐過充能力和循環性能以及明顯降低的電池內壓。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和2的電池放電曲線圖;
圖2為對比例1和實施例2~4的電池放電容量與循環次數的關系曲線圖;
圖3為對比例1和實施例2~4的電池內壓與充電時間的關系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對比例1
一種鎳氫電池用儲氫合金電極,其制備如下:
a、制漿:將重量比為100:0.2:16的LaNi5H6儲氫合金粉、碳黑以及混合黏結劑充分混合均勻,得負極漿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堯豫實業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堯豫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6300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切換交流電與直流電的融冰系統
- 下一篇:新型萬向傳動桿連桿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