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鑒別原油和燃料油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60160.3 | 申請日: | 2012-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069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孫健;林雨霏;王巖;劉心同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青島海昊知識產權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慶國 |
| 地址: | 266001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鑒別 原油 燃料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料鑒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鑒別原油和燃料油的方法,即通過費歇爾(Fisher)判別來區分原油和燃料油。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貿易方式日趨多元化,進貨渠道越來越多,進口石油及石油產品短重、出現大量明水等商業欺詐行為時有發生,特別是隨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頻繁波動,一些不法商人通過采購國際市場上價格較低的原油,假冒燃料油的名義進口到國內,生產低品質的汽柴油來沖擊國內市場,并且逃避國家對進口原油的檢驗監管,因此,就需要對進口的油品進行原油和燃料油的鑒別。
傳統的原油/燃料油的鑒別主要通過如下的方法來進行的:
1、?感官鑒別方法:
由于餾分燃料油是由原油直接蒸餾所得,因此在感觀上具有一定的透明度,而超輕原油、輕質原油沒有透明度。雖然凝析油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但凝析油是由存在于天然氣中的重組分常溫條件下液化而成,其組成主要由C5及以上組分組成,因此凝析油在性質上具有密度小(一般在0.70?g/cm3以下)、揮發性大的特點,非常容易與餾分燃料油區分。所以感觀上餾分燃料油與輕質、超輕和凝析原油比較容易區分。殘渣燃料油由于是由常、減壓渣油和催化裂化渣油加入少量催化裂化輕油調和而成,因此在外觀上不透明,無揮發性,并且具有粘稠性。而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都含有一定量的揮發性輕組分,常溫或加熱到足夠流動性時都有輕組分揮發,并且很容易被人們的感觀所感覺到;而殘渣燃料油不具有此性質。利用此方法可以將大量的原油與殘渣燃料油區分。
2?、物理性質鑒別
殘渣燃料油根據用途以及粘度不同分為5種規格和10個品種。它的特點是各個品種具有同定的粘度范圍,例如180號燃料油在50℃條件下,運動粘度不大于180?mm2/s,通常情況下,50℃運動粘度在150-180?mm2/s之間。對重質原油由于它不是燃料油,因此沒有特定的粘度范圍,例如喀麥隆樂克里原油,20℃密度為0.938?6?g/cm3,50℃運動粘度為31.82?mm2/s,大于30號燃料油規格,小于80號燃料油規格;但是又不能作為80號燃料油使用。對80號燃料油來說該粘度偏小,不利于油料的充分燃燒。而有些原油雖然運動粘度接近,但是密度差別較大,例如乍得多巴原油50℃運動粘度是150.7?mm2/s,20℃密度0.9233?g/cm3。而該條件下相對應的180號燃料油規定20℃密度小于0.9883?g/cm3,通常情況下180號燃料油20℃密度在0.96?g/cm3左右。
以上所述鑒別方法可對物理性質差異明顯的油品進行簡單比較,但目前進口石油與石油產品的種類繁多、情況復雜,不同油品混合摻假的現象嚴重,且對油品的物理性質方面并沒有太大影響。因此,要想對石油及石油產品的種類進行準確鑒定,必須深入了解其化學組成及特征,找到可以用來進行油種鑒定的關鍵指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鑒別原油和燃料油的方法,即將費歇爾(Fisher)判別函數應用于原油與燃料油的鑒別,能夠準確地鑒別出原油和燃料油,從而彌補了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涉及一種用于鑒別原油和燃料油的Fisher判別函數,其公式如下:
F=2.839C7-0.096?C8-1.135?C9+1.339C10-0.125?C11-3.684?C12-5.453?C13+4.224?C14+2.747?C15-5.287?C16+2.022?C17+4.918?C18+1.330?C19-5.809?C20+5.326?C21+0.088?C22-9.100?C23+1.331?C24-0.094?C25-0.215?C29-0.215Pr;
其中Cn為正構烷烴的含量值(n代表自然數),Pr為姥鮫烷的含量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未經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6016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