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球形鎳粉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54925.2 | 申請日: | 2012-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93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施文峰;陳學清;魯東;李軍義;王東新;孫本雙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F9/22 | 分類號: | B22F9/22 |
| 代理公司: | 寧夏專利服務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趙明輝 |
| 地址: | 753000 寧夏***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球形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球形鎳粉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鎳粉主要的生產方法有噴霧熱解法、等離子法、化學氣相沉積法、電化學法、液相還原法等。美國專利(專利號US2007/0251351A1;US6596052B2)使用的就是噴霧熱解法制鎳粉方法,其過程是將含有Ni(NO3)2·6H2O或NiCl2·6H2O前驅體的溶液霧化成液滴,由載氣帶入高溫反應器。在反應器中,液滴中溶劑蒸發,液滴收縮,各組分反應、沉淀、燒結,最后形成細小鎳粉顆粒。此方法可得到純度較高的球形鎳粉,但是對設備要求高,前驅物會造成工作條件和環境的惡化。
等離子法可生產分散性好的球形鎳粉,但設備投資大,成本高。化學氣相沉積(CVD)法(日本JFE礦業等采用)可制備高純度、結晶性好且粒徑等符合MLCC要求的Ni粉,但設備投資大,技術難度大。
液相還原法是制備超細鎳粉最常用的方法(日本村田、三井等公司采用),它是利用還原劑在液相中把鎳還原出來聚集成超細鎳粉。但其所制備的鎳粉結晶度低,鎳粉燒結收縮率高,不利于在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中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工藝簡單的球形鎳粉的制備方法,制備的球形鎳粉能夠用于制作MLCC。
一種球形鎳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別之處在于,包括如下步驟:先濕法合成鎳粉前軀體,然后用包覆劑均勻包覆鎳粉前軀體,接著將包覆有包覆劑的鎳粉前軀體用純水洗滌3~5遍,而后在80~200℃烘干8~15小時,最后將包覆有包覆劑的鎳粉前軀體依次在真空和氫氣氣氛下,或者依次在真空、氫氣氣氛和惰性氣體氣氛下,在400~1200℃下還原燒結1-5hr,再經洗滌去除包覆劑和其分解后的產物,最后在60-120℃烘干后即得到球形鎳粉。
其中以草酸鎳作為鎳粉前軀體。
其中用包覆劑均勻包覆鎳粉前軀體是指以鎳粉前驅體為晶核,通過化學沉淀法在鎳粉前軀體表面形成包覆層,或通過物理結晶法在鎳粉前軀體表面結晶形成包覆層。
其中包覆劑為碳酸鹽。
其中碳酸鹽指草酸鎂、草酸鋅、草酸鈣、碳酸鉀、碳酸鈉、碳酸鎂或碳酸鈣。
其中包覆劑與鎳粉前軀體的摩爾比為1.0~4。
其中包覆劑與鎳粉前軀體的摩爾比為1.2~2.8。
其中最終得到的球形鎳粉微觀形貌為球形或類球形,粒徑分布范圍為0.1~3μm,振實密度在2.2~5.0g/cm3。
其中在制取鎳粉前驅體的過程中加入PVP、PEG或醇類中的至少一種作為分散劑,加入量為每摩爾的鎳加入20-150g。
采用本發明方法操作簡單,得到的鎳粉分散性好,結晶度高、球形度優良,粒度分布窄,并且得到的球形鎳粉可以用于制作MLCC。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2中鎳的前驅體的10000倍SEM照片;
圖2是實施例2中包裹了包覆劑的鎳的前驅體的10000倍SEM照片;
圖3是由實施例2得到的鎳粉的10000倍SEM照片;
圖4是由實施例3得到的鎳粉的10000倍SEM照片;
以上附圖是由實施例制得的鎳的前驅體草酸鎳,包覆草酸鎳的粒子,以及之后得到的鎳粉的SEM照片,從圖中明顯可以看出鎳的前驅體及鎳粉粒度分布均勻,分散良好。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制備MLCC用球形鎳粉的方法就是將鎳粉前驅體使用包覆劑進行均勻包覆,而后烘干,在氫氣或惰性氣體氣氛中再經過400~1200℃高溫處理,酸洗、水洗并烘干高溫處理后的產物,得到MLCC用球形鎳粉。
本發明方法中對鎳粉前驅體沒有特別的限制,但優選草酸鎳作為鎳粉前軀體,因為草酸鎳可以實現自還原,即不使用氫氣或使用很少量的氫氣就可制得鎳粉。
本發明方法中最終得到的鎳粉粒徑的大小,主要取決于鎳粉前驅體的大小,這主要通過調整制取鎳粉前驅體的前驅體,即草酸鹽、碳酸鹽等,以及沉淀劑(鎳鹽)的濃度及溫度來達到,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
本發明方法中在制取鎳粉前驅體的過程中也可以加入PVP、PEG、醇類等分散劑,以防止鎳粉前驅體在反應過程中的團聚,加入量以每摩爾的鎳加入20-150g為宜,分散劑可以單獨加入也可以混合加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5492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