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驗證方法和驗證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52942.2 | 申請日: | 2012-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848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黃向陽;田野;金鍵;沈爍;延志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
| 主分類號: | H04L9/32 | 分類號: | H04L9/32;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張娜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驗證 方法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互聯網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驗證方法和驗證設備。
背景技術
身份驗證作為確認通信對方身份的方法,被廣泛應用到各種互聯網應用中。
目前互聯網應用中主要采用如下的身份驗證的方法:身份證號碼驗證法,驗證者利用被驗證者所輸入的身份證號碼,在公安部身份證信息庫中進行查詢,從而確認身份證號的真實性;手機號碼驗證法,驗證者向被驗證者提供的手機號碼發送驗證碼,并檢驗被驗證者所返回的驗證碼與其所發送的是否一致,從而確認被驗證者所提供的手機號碼的真實性;電子郵箱驗證法,驗證者向被驗證者提供的電子郵箱地址發送驗證碼,并檢驗被驗證者所返回的驗證碼與其所發送的是否一致,從而確認被驗證者所提供的電子郵箱的真實性;視頻驗證法,驗證者通過攝像頭采集被驗證者的圖像信息,判斷被驗證者提供的圖像信息與驗證者預先存儲的被驗證者的照片信息的相似度是否足夠高,從而判斷進行視頻驗證的是否為被驗證者本人;基于銀行卡的驗證法,被驗證者向驗證者提供銀行卡號和開戶者的身份信息,驗證者通過能否成功進行在線轉賬等操作,判斷該銀行卡號與該開戶者的身份信息是否是對應的,從而確認被驗證者所提供的銀行卡信息是否真實。
上述方法能夠判斷出被驗證者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但是驗證者不能判斷出該信息是否屬于被驗證者本人。例如,若被驗證者所提供的身份證號碼是真實的,但不是其本人的,同樣可以完成身份驗證;若被驗證者所提供的銀行卡號和開戶者的身份信息是有效的,但不是其本人的,同樣也可以完成身份驗證。因此,現有技術中進行身份驗證的方法,對被驗證者進行身份驗證時的可靠性較低。
發明內容
現有技術中利用單一的驗證方法對被驗證者進行身份驗證的方式,存在可靠性較低的技術缺陷。為了克服該技術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驗證方法和驗證設備,通過利用多種驗證方法的相結合的方式,對被驗證者進行身份驗證,由于被驗證者能夠正確提供多個非本人的驗證信息的概率較低,因此能夠提高身份驗證的可靠性。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驗證方法,包括:
從數據庫中選擇用戶未使用過的驗證方法對所述用戶進行驗證,所述數據庫中包括至少兩種驗證方法;
若所述用戶通過所述驗證方法的驗證,則在所述用戶的驗證分值中加上所述驗證方法對應的分值;
判斷所述用戶的驗證分值是否不小于預設的第一閾值,若否,則繼續執行所述從數據庫中選擇用戶未使用過的驗證方法,對所述用戶進行驗證的步驟;若是,則所述用戶通過身份驗證;所述第一閾值大于所述數據庫中任一驗證方法對應的分值。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驗證設備,包括:
第一工作模塊,用于從數據庫中選擇用戶未使用過的驗證方法對所述用戶進行驗證,所述數據庫中包括至少兩種驗證方法;
第二工作模塊,用于在所述用戶通過所述驗證方法的驗證后,在所述用戶的驗證分值中加上所述驗證方法對應的分值;
第三工作模塊,用于判斷所述用戶的驗證分值是否不小于預設的第一閾值,若否,則觸發所述第一工作模塊,從所述數據庫中選擇所述用戶未使用過的驗證方法,對所述用戶進行驗證;若是,則所述用戶通過身份驗證;所述第一閾值大于所述數據庫中任一驗證方法對應的分值。
本發明采用多種驗證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對用戶進行身份驗證,每種驗證方法分別被賦予了相應的分值,在用戶通過各驗證方法的驗證后,將所使用的驗證方法的分值計入用戶的驗證分值中,通過判斷驗證分值是否不小于預設的第一閾值,從而判斷該用戶是否成功通過身份驗證。由于用戶能夠提供多個非本人的正確驗證信息的概率較低,因此,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能夠提高對用戶進行身份驗證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驗證方法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驗證方法另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驗證方法又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驗證方法再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5為本發明驗證設備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發明驗證方法一實施例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括:
步驟100、從數據庫中選擇用戶未使用過的驗證方法對所述用戶進行驗證,所述數據庫中包括至少兩種驗證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未經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529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