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女西褲原型的裁剪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52292.1 | 申請日: | 2012-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698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羅先群;維克羅·庫茲米契夫;陳偉雄;張妍妍;孫茜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柏堡龍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紡織大學 |
| 主分類號: | A41H42/00 | 分類號: | A41H42/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楊柳林 |
| 地址: | 515300 廣東省揭陽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西褲 原型 裁剪 方法 | ||
1.一種女西褲原型的裁剪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測量人體的褲長、腰圍、臀圍、直襠長、臀厚;
第二、確定女西褲原型總襠寬,所述總襠寬為臀厚×0.44+6.34cm;
第三、確定女西褲原型前襠寬和后襠寬,所述前襠寬為總襠寬×1/3+0.5cm,所述后襠寬為總襠寬×2/3-0.5cm;
第四、確定女西褲的裁剪曲線;
第五、依據所述裁剪曲線進行裁剪、縫制即可;
其中,所述褲長、腰圍、臀圍、直襠長、臀厚的長度數值均采用cm為計量單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女西褲原型的裁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確定女西褲的裁剪曲線時,分別確定女西褲的前裁片和后裁片的裁剪曲線,其中,
確定前裁片裁剪曲線時,沿布料橫紗方向作一條直線確定為前褲長線(1);
作前褲長線(1)的平行線確定為前褲長基本線(2),所述前褲長基本線(2)與前褲長線(1)的距離為褲長;
作前褲長線(1)的平行線確定為前橫襠線(3),所述前橫襠線(3)與前褲長線(1)的距離為前裁片直襠長,所述前裁片直襠長為所述直襠長+1cm+1cm;
作前褲長線(1)的平行線確定為前中檔線(4),所述前中檔線(4)與前褲長線(1)的距離為褲長×1/2+5cm;
作前褲長線(1)的平行線確定為前臀圍線(5),所述前臀圍線(5)與前褲長線(1)的距離為前裁片直襠長×2/3;
作前褲長線(1)的垂線確定為前側縫直線(6);
作前側縫直線(6)的平行線作為前襠直線(7),前襠直線(7)與前側縫直線(6)的距離為臀圍×1/4+1cm-1cm;所述前襠直線(7)與所述前臀圍線(5)相交于前臀圍大點(A)、與所述前橫襠線(3)相交于前小襠寬基點(B);
自前小襠寬基點(B)在所述前橫襠線(3)上向遠離所述前側縫直線(6)方向取一點為前小襠寬寬點(C),控制前小襠寬基點(B)與前小襠寬寬點(C)的距離為前襠寬;
在前襠直線(7)和前側縫直線(6)之間作前襠直線(7)的平行線為前燙跡線(8),前燙跡線(8)與前襠直線(7)的距離為臀圍×1/8-3cm;
在前褲長線(1)上,自前褲長線(1)與前襠直線(7)的交點處向前側縫直線(6)方向1~2cm處確定一點為前腰圍中心點(D);
在前褲長線(1)上,自前腰圍中心點(D)向前側縫直線(6)方向取一點確定為前腰圍大點(Q),所述前腰圍大點(Q)與前腰圍中心點(D)的距離為腰圍1/4+1cm-1cm+3.5cm;
采用圓滑曲線將前腰圍中心點(D)、前臀圍大點(A)、前小襠寬寬點(C)順勢連接成曲線,作為前襠弧線(9);
測量人體腳口圍值,在前褲長基本線(2)上,以前燙跡線(8)與前褲長基本線(2)的交點為基點,向前側縫直線(6)方向取前腳口圍基點(M)、向遠離前側縫直線(6)方向取前腳口圍寬點(N),并控制所述前腳口圍基點(M)和前腳口圍寬點(N)均與前燙跡線(8)的距離為腳口圍×1/2-0.5cm;
采用圓滑曲線將前小襠寬寬點(C)和前腳口圍寬點(N)順勢連接形成前下襠線(10);
采用圓滑曲線將前腰圍大點(Q)、前臀圍線(5)與前側縫直線(6)的交點、和前腳口圍基點(M)順勢連接形成前側縫弧線(11);
確定后裁片的裁剪曲線時,沿布料橫紗方向作一條直線確定為后褲長線(21);
作后褲長線(21)的平行線確定為后褲長基本線(22),所述后褲長基本線(22)與后褲長線(21)的距離為褲長;
作后褲長線(21)的平行線確定為后橫襠線(23),所述后橫襠線(23)與后褲長線(21)的距離為后裁片直襠長,所述后裁片直襠長為直襠長+1cm+1.7cm;
作后褲長線(21)的平行線確定為后中襠線(24),所述后中襠線(24)與后褲長線(21)的距離為褲長×1/2+5cm;
作后褲長線(21)的平行線確定為后臀圍線(25),所述后臀圍線(25)與后褲長線(21)距離為后裁片直襠長×2/3;
作后褲長線(21)的垂線確定為后下襠基礎線(26),所述后下襠基礎線(26)與后橫襠線(23)相交于后襠寬寬點(E);
在所述后橫襠線(23)上取一點為后襠寬基點(F),后襠寬基點(F)與后襠寬寬點(E)的距離為后襠寬;
自后褲長線(21)向遠離后褲長基本線(22)方向作平行線為后翹高線(27),所述后翹高線(27)與所述后褲長線(21)的距離為2~3cm;
自后襠寬基點(F)作后翹高線(27)的垂線作為后襠直線基礎線(28),后襠直線基礎線(28)與所述后翹高線(27)相交于后翹高點(H),在后翹高線(27)上以后翹高點(H)為基點向遠離后下檔縫基礎線(26)方向3~5cm處確定一點為后腰圍中心點(G);
直線連接后腰圍中心點(G)與后襠寬基點(F),所得連線為后襠直線(29);后襠直線(29)與后臀圍線(25)交于后臀圍大基點(I);
作后褲長線(21)的垂線作為后側縫直線(30),并控制所述后側縫直線(30)與后臀圍大基點(I)的距離為臀圍×1/4+1cm+1cm;
在后襠直線基礎線(28)和后側縫直線(30)之間作后側縫直線(30)的平行線為后燙跡線(31),所述后燙跡線(31)與后襠直線基礎線(28)距離為臀圍×1/8-3.25cm;
在后褲長線(21)上確定一點作為后腰圍大點(J),所述后腰圍大點(J)與后腰圍中心點(G)的距離為腰圍×1/4+1cm+1cm+3cm;
采用圓滑曲線將后腰圍中心點(G)、后臀圍大基點(I)、后襠寬寬點(E)順勢連接成曲線,作為后襠弧線(32);
在后褲長基本線(22)上,以后燙跡線(31)與后褲長基本線(22)交點為基點,向后下襠基礎線(26)方向取后腳口圍基點(O)、向遠離后下襠基礎線(26)方向取后腳口圍寬點(P),控制所述后腳口圍基點(O)和后腳口圍寬點(P)均與后燙跡線(31)的距離為腳口圍×1/2+0.5cm;
采用圓滑曲線將后襠寬寬點(E)和后腳口圍基點(O)順勢連接形成后下襠線(33);
采用圓滑曲線將后腰圍大點(J)、后側縫直線(30)與后臀圍線(25)的交點、和后腳口圍寬點(P),形成后側縫弧線(3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柏堡龍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紡織大學,未經廣東柏堡龍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紡織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5229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橫梁組對工裝
- 下一篇:一種環保型涂布白紙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