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甲醇轉化為低碳烯烴的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49072.3 | 申請日: | 2012-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594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2 |
| 發明(設計)人: | 吳秀章;關豐忠;武興彬;閆國春;孫保全;王志軍;紀貴臣;劉偉;侯寶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頭煤化工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11/04 | 分類號: | C07C11/04;C07C11/06;C07C11/08;C07C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丙林;余剛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甲醇 轉化 烯烴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甲醇轉化為低碳烯烴的裝置,包括:
反應器(3),用以利用催化劑將甲醇轉化為低碳烯烴,其上設置有甲醇導入口、再生催化劑導入口、待生催化劑導出口以及反應氣體導出口;
再生器(11),用以將由所述反應器產生的待生催化劑再生,形成再生催化劑,其上設有與所述待生催化劑導出口相連的待生催化劑導入口、與所述再生催化劑導入口相連的再生催化劑導出口、主風入口以及再生煙氣出口;
由所述再生器(11)的再生催化劑導出口流出的再生催化劑經所述再生催化劑導入口流入所述反應器(3)中作為催化劑催化甲醇轉化為低碳烯烴,
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轉化為低碳烯烴的裝置還包括再生催化劑冷卻-汽提器(14),所述再生催化劑冷卻-汽提器(14)設置在所述再生催化劑導出口和所述再生催化劑導入口之間的流路上,包括:
第一殼體(141),其上設有與所述再生催化劑導出口相連的第一入口,與所述再生催化劑導入口相連的第一出口;
第一汽提介質分布環(145),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141)的內部,位于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間,所述第一汽提介質分布環(145)具有環形結構,其上設有外連第一汽提氣供應部(17)的第一流入口,以及在所述第一汽提介質分布環(145)上均勻分布的第一流出口;
第一取熱管(143),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141)上,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殼體(141)的內部,第二端穿透所述殼體向外延伸并設有第一取熱介質入口(15)和第一取熱介質出口(1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催化劑冷卻-汽提器(14)包括第一篩網(147),所述第一篩網(147)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141)的內部,位于所述第一汽提介質分布環(145)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間,用以過濾流向所述第一出口的再生催化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器(3)中再生催化劑導入口設置在反應密相床與所述甲醇導入口之間,且所述再生催化劑導入口與設置在所述反應器(3)內部且位于所述反應密相床和所述甲醇導入口之間的再生催化劑分配器相連,且所述再生催化劑分配器上設有均勻分布的再生催化器流出口。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生催化劑導出口和所述待生催化劑導入口之間的流路上設置有待生催化劑汽提器(6),所述待生催化劑汽提器(6)包括:
第二殼體(61),其上設有與所述待生催化劑導出口相連的第二入口(611)、與所述待生催化劑導入口相連的第二出口(613),以及與所述反應器(3)相連通的汽提介質返回口(615),所述待生催化劑導出口與所述反應器(3)中密相反應床的密相部相通,所述汽提介質返回口(615)連接在所述反應器(3)中密相反應床的上部;
第二汽提介質分布環(63),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61)的內部,位于所述第二入口(611)和所述汽提介質返回口(615)的下側,以及所述第二出口(613)的上側,所述第二汽提介質分布環(63)具有環形結構,其上設有外連第二汽提氣供應部(7)的第二流入口,以及設置在第二汽提介質分布環(63)朝向所述第二入口(611)一側均勻分布的第二流出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生催化劑汽提器(6)中還設有第二篩網(65),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61)的內部,位于所述第二汽提介質分布環(63)和所述第二出口(613)之間,用以過濾流向所述第二出口(613)的待生催化劑。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器(3)還包括外置的外取熱器(4),所述外取熱器(4)包括:
第三殼體(41),其上設有延伸至所述反應器(3)中密相床中的催化劑進出口;
流化介質分布環(43),設置在所述第三殼體(41)的內部,位于所述催化劑進出口的下側,所述流化介質分布環(43)具有環形結構,其上設有外連流化氣供應部(405)的第三流入口,以及在所述流化介質分布環(43)上均勻分布的第三流出口;
第二取熱管(45),設置在所述第三殼體(41)的上,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三殼體(41)的內部,第二端穿透所述殼體向外延伸并設有第二取熱介質入口(451)和第二取熱介質出口(45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頭煤化工分公司,未經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頭煤化工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49072.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口服液
- 下一篇:電動動力轉向控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