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走式插秧播種機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44647.2 | 申請日: | 2012-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406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哲凡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哲凡 |
| 主分類號: | A01C11/02 | 分類號: | A01C11/02;A01C7/16 |
| 代理公司: | 貴陽東圣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楊云 |
| 地址: | 550600 貴州省黔南布***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插秧 播種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機,尤其涉及一種插秧機、播種機。
背景技術:拋秧是國家重點推廣的一種水稻栽培先進技術,其方法是用裝有泥土的預制塑料軟盤進行育苗,然后把秧苗按拋撒的方式移栽至田間;具有省工省力、增產節約等諸多優點。按照上述水稻拋秧栽培原理,申請人于2010年8月31日提出了名稱為“水稻缽苗銃插機”、申請號為“201010267581.7”的發明專利申請;該申請的技術方案由機架、設在該機架上的發動機、傳動機構、送秧機構、頂秧機構和沖秧機構構成。該技術方案雖然有效消除了傳統拋秧機械拋秧容易產生倒秧、漂秧等不足,但仍然需要人工把扶跟隨,存在勞動強度大、行走路線容易彎曲等缺陷;另外,該發明專利申請不能進行播種,功能比較單一。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既能播種、又可自動行走插秧的自走式插秧播種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底部固定有拖泥的機架、設在該機架上的發動機、傳動機構、送秧機構、頂秧機構以及沖插機構;所述傳動機構由支承在機架上的主軸和中間軸以及送秧軸、固定在主軸上的皮帶盤和第一鏈輪、固定在中間軸上的第二鏈輪和單齒齒輪、固定在送秧軸上與該單齒齒輪嚙合的從動齒輪、連接發動機與皮帶盤的皮帶、以及連接上述兩鏈輪的第一鏈條構成,所述送秧機構由固定在送秧軸上的多個送秧鏈輪構成,所述頂秧機構由固定在中間軸上的雙聯凸輪、固定在機架上的安裝架通過撥塊軸設在該安裝架上的撥塊、固定在撥塊軸上的撥桿、與該撥桿鉸接的連桿、設在機架導向槽中與該連桿活動連接的推桿、固定在該推桿上的多根頂桿構成,所述沖插機構由樞接在機架上的杠桿、設在該杠桿下方的拉簧、設在機架滑槽中與該杠桿活動連接的沖桿、垂直固定在該沖桿上的多個沖頭、固定在主軸上的凸輪構成;機架上設有自走裝置,該自走裝置由固定在機架上的離合器、固定在該離合器輸入軸上的輸入鏈輪、固定在該離合器輸出軸上的牽引皮帶輪構成,輸入鏈輪通過第二鏈條與固定在中間軸上的第三鏈輪連接。
為了實現播種,達到一機多用的目的;還可以在機架上設置播種機構,該播種機構包括與該機架固連的支架、支承在該支架上的放鏈軸和收鏈軸以及播種軸、固定在放鏈軸上的多個放鏈盤、固定在收鏈軸上的被動皮帶輪和多個收鏈盤、以及設在播種軸上的第五鏈輪和多個播種裝置,第五鏈輪通過第三鏈條與固定在送秧軸上的第四鏈輪連接,被動皮帶輪通過彈性帶與固定在送秧軸上的主動帶輪連接;所述播種裝置包括空套在播種軸上并與支架固連的漏斗、固定在該漏斗內壁的漏料管和擋塊、設在漏斗中并固定在播種軸上且表面分布有多個落料孔的播種盤、設在該播種盤背面并分別將各落料孔關閉的多個活門。
為了保證種子能夠準確落入育苗套筒中,在漏斗的下方對應于漏料管的位置設有固定在支架或機架上的導向槽;為了避免播種軸過度轉動,保證播種軸、收鏈軸以及送秧軸三軸同步,在播種軸上固定有剎車盤,該剎車盤上套有固定在支架或機架上的剎車皮帶。
為了提高自動化程度以及避免谷粒堆積,位于最上面的那個播種裝置的上方有固定在支架或機架上的料斗,該料斗的出料口處設有處于常閉狀態的料門,在播種軸上固定有控制該料門開啟的棘輪。
為了保證谷粒分布均勻,在各漏斗的下方均設有固定在播種軸上的喇叭狀布料器。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在原來水稻缽苗銃插機(201010267581.7)的基礎上增加了自走裝置,因此能夠通過纏繞在牽引皮帶輪上且兩端分別固定在水田兩岸的牽引繩的牽引,從而實現插秧機沿直線自動行走;既避免了人工把扶插秧機容易導致行走路線彎曲的缺陷、又降低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同時還可明顯提高插秧效率。另外,由于增加了播種機構,因此利用該機構即可方便地將谷粒準確播種于鉸接成鏈條狀的育苗套筒中,既減輕了播種的勞動強度、又提高了播種效率;而且一旦出現漏播或秧苗發育不好等情況,只需將該節育苗套筒從鉸接成的鏈條中取下去除即可,十分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向視圖;
圖3是圖2中的B—B剖視圖;
圖4是圖2中的C—C剖順時針旋轉90°的視圖;
圖5是與本發明配套使用的育苗套筒鏈結構示意圖;
圖6是原水稻缽苗銃插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的俯視圖;
圖8是圖6中的D—D剖視圖;
圖9是圖7中的F向視圖;
圖10是圖7中的E向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哲凡,未經楊哲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4464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照明雨傘
- 下一篇:光譜感測設備、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