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光電磁流量計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44364.8 | 申請日: | 2012-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362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15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明杰;趙緒財;陳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北星儀表制造有限公司;陳明杰 |
| 主分類號: | G01F1/58 | 分類號: | G01F1/58 |
| 代理公司: | 遼寧沈陽國興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何學軍 |
| 地址: | 110143 遼寧省沈陽市***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電磁流量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儀器儀表計量測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光電磁流量計,通過電磁光電相結合利用微處理器實現高精度智能化處理的流量計。
背景技術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智能化儀表的需求越來越明顯地顯現出來并且逐步替代了精度較低的老式儀表。尤其在流量計量領域金屬轉子流量計的結構制約了其精度的提高,而金屬轉子流量計沒有遠傳功能滿足不了用戶的需要也制約了該儀表的發展。電磁流量計雖然具備了遠傳功能精度也比金屬流量計有所提高,但該儀表對介質要求具有導電性和不能測量氣體也制約了該儀表的使用和發展。另外孔板式流量計,V錐流量計,靶式流量計,轉子流量計,浮子流量計,電磁流量計,超聲波流量計,激光流量計等等都是普遍存在精度低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了一種智能光電磁流量計,它采用了閉環控制系統,并利用動態平衡機構實現了測量精度的提高并在該領域填補了兩項空白,在實際測量中將取得了顯著效果。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智能光電磁流量計,是穿過殼體貫通設置被測量管路,被測量管路內的中心軸上套裝有磁轉子,磁轉子兩端均設有磁轉子限位;在殼體內的被測量管路的外部設有帶骨架的磁感應線圈,磁感應線圈與聯動裝置的后端相連接,聯動裝置通過支架固定在殼體內;聯動裝置前端的兩側裝有光發射和接收裝置,微處理器系統和顯示板按裝在殼體內;殼體上裝有顯示窗;被測管路的上下部分別設有法蘭盤。
所述的測量磁感應線圈外徑比被測量管路的外徑大,磁感應線圈的匝數與磁轉子的磁場強度相對應。
所述的法蘭盤,為上法蘭和下法蘭;上法蘭和上安裝卡設裝在殼體的上部,下安裝卡和下法蘭設裝在殼體的下部。
所述的聯動裝置上設有透光孔。
本發明的優點是采用了閉環系統并利用動態平衡機制顯著的提高了精度。為了實現計量精度的提高利用電磁感應定律采用了磁感應線圈通過聯動裝置依據杠桿原理按一定比例傳遞給光發射和接收裝置使得該裝置產生一變化的電流傳送給微處理器系統,該系統將這一變化的電流經處理后反饋給磁感應線圈實現了閉環控制,提高了精準程度。
本發明還由于采用微處理器系統向磁感應線圈送電來感應磁轉子的磁場變化量結構,這樣一來就既解決了磁轉子的回程誤差又提高了隨動能力。
本發明具備很明顯的個性特點是:
一、整個系統是閉環系統,本系統中包含了電磁原件既磁轉子,磁感應線圈,聯動裝置,光電原件既光發射和接收裝置和微處理器系統,以往流量計是采用開環系統從傳感器到轉換器再到顯示裝置,本系統是從電磁感應線圈采樣系統通過連動裝置到光電感應系統既光發射和接收裝置再到微處理器系統的處理電路,包括顯示和遠傳,最后反饋到電磁感應線圈7采樣系統的一個閉環系統。
二、動態平衡測量,以往在流量計的測量中各種波動是給測量帶來誤差的主要因素,本系統采用動態平衡機構提高了測量精準程度。
三、智能化處理,本系統根據溫度采集參數來對系統進行補償,修正處理,平衡跟蹤是本系統的一大特點,因為以往的流量計中沒有閉環動態平衡機構所以也不具備平衡跟蹤的特點。
本發明具備的實用特點是:
一、由于本系統是非接觸式的,所以對被測量介質適用范圍很寬,不但對氣體,液體都可以進行測量也可以對酸堿性介質進行測量,還可以對不同密度,粘度的介質進行測量。
二、由于本系統精度的提高使得本流量計可以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航海、醫藥、化工、石油、冶金、礦山、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等領域。本發明不但適用各種介質,各種生產環境,各個領域,各種測量和控制過程而且還有很可觀的市場前景和較高的實用價值。
三、本系統既具有非接觸式的特點又具有良好的封閉性,所以可以應用于環境比較惡劣的生產現場。在防塵,防爆方面也能滿足國家制定的相關規定和標準。
本發明具備的進步性特點是:
一、閉環系統的整體構思和實現提高了本流量計的測量精度,取得了進步性的發展和填補了該流量計領域的一項空白。
二、本系統采用動態平衡機構使得本流量計了在該領域是獨有的結構機制又填補了一項空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圖3是圖1的剖視圖;
圖4是圖2的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北星儀表制造有限公司;陳明杰,未經沈陽北星儀表制造有限公司;陳明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4436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