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浪發電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42665.7 | 申請日: | 2012-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354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15 |
| 發明(設計)人: | 楊輝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輝雄 |
| 主分類號: | F03B13/16 | 分類號: | F03B13/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港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58 | 代理人: | 馮達猷 |
| 地址: | 中國臺灣高雄市苓***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浪 發電 裝置 | ||
1.?一種海浪發電裝置,主要包括:框架(1)、浮筒(2)、換向機構(3)、增速機(4)、動力輪(5)、發動機(6),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1)沉浮于水中,內設有組設桿(11)及緩沖組件(12);
所述浮筒(2)兩側分別連結有連結桿(21),所述連結桿(21)對應樞接于框架(1)的組設桿(11)上,兩連結桿(21)上設有對應緩沖組件(12)的抵沖平臺(22);
所述換向機構(3)內設有動力輸入端(31)與輸出端(32),其輸入端(31)連接連桿(30),該連桿(30)與浮筒(2)的連結桿(21)樞接,該換向機構(3)將浮筒(2)所傳遞的雙向擺動力轉換成單向動力而經輸出端(32)傳遞;
所述增速機(4)對應與所述換向機構(3)的輸出端(32)連接,以接收單向動力而增加該動力的速率,該動力通過增速機(4)上的傳動輪(41)輸出;
所述動力輪(5)組裝于轉軸(51)上,以接收傳動輪(41)的動力,該動力輪(5)的轉軸(51)兩端設有飛輪(52),所述轉軸(51)一側端上設有動力傳遞的第一轉輪(53);
所述發電機(6)設有接收端(61),對應接收第一轉輪(53)所傳輸的動力而儲能發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浪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51)上設有第二轉輪(54),該第二轉輪(54)對應傳動連接空壓機(55),所述空壓機(55)連接貯氣槽(56),該空壓機(55)啟動后儲氣于貯氣槽(56),該貯氣槽(56)連接空氣馬達(57),該空氣馬達(57)出力軸(571)對應連結發電機(6)的接收端(61),該空氣馬達(57)輔助動力輪(5)轉動而儲能發電。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海浪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壓機(55)上設置有使第二轉輪(54)與空壓機(55)呈相互轉動、分離狀態的離合器(551)。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海浪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馬達(57)出力軸(571)上設置有使出力軸(571)與所述發電機(6)的接收端(61)呈相互轉動、分離狀態的離合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浪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換向機構(3)包括:
主動輪(33),接收連桿(30)通過輸入端(31)所傳遞的第一方向A與第二方向B的反復擺動力;? 第一從動輪組(34),包括有第一轉動輪(341)及第二轉動輪(342),還包括有設置在第一轉動輪(341)的輪軸處的單向軸承(343);第一轉動輪(341)接收主動輪(33)所傳遞的雙向動力,從所述第二轉動輪(342)輸出第一方向A的動力;? 第二從動輪組(35),包括有第一轉動輪(351)及第二轉動輪(352),還包括有設置在第一轉動輪(351)的輪軸處的單向軸承(353);第一轉動輪(351)接收主動輪(33)所傳遞的雙向動力,從所述第二轉動輪(352)輸出第二方向B的動力;? 中間輪(36),對應接收第一從動輪組(34)的第二轉動輪(342)所傳遞的第一方向A動力,輸出第二方向B動力;? 輸出端(32),設置有一動力輸出輪(37),所述動力輸出輪(37)對應接收第二從動輪組(35)的第二轉動輪(352)所輸出的第二方向B的動力及中間輪(36)所輸出的第二方向B的動力,輸出第一方向A的動力。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浪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組件(12)包含有基座(121),設置在基座(121)上的防撞墊體(122),還包括設置在基座(121)與框架(1)間的避震器(12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輝雄,未經楊輝雄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42665.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控制拼接屏幕同步顯示的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教學實驗用液位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