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城市近郊富營養化水體的污染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41437.8 | 申請日: | 2012-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746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寧平;瞿廣飛;吳淼淼;任治忠;趙健蓉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城市 近郊 富營養化 水體 污染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城市近郊富營養化水體的污染控制方法,屬于城市近郊污染水體的修復領域。
背景技術
水體富營養化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由于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原因是人類活動排放的營養物質,所以城市近郊的水體作為人類活動排污的受納水體,更易富營養化且程度尤為嚴重。目前,水體富營養化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重大環境問題之一。
水體富營養化的控制的關鍵在于控制水體營養鹽的外源負荷以及底泥中的營養鹽的釋放,即“內源負荷”。
目前,污染水體治理技術按照治理手段劃分可分為化學處理、物理處理和生物處理方法。
利用化學方法治理富營養化水體需大量投加化學藥劑,因此其成本也較為昂貴,同時所加入的化學藥劑在治理的同時也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對水體的整個生態環境也會有一定的影響。此外,化學法用于富營養化水體的治理通常不具有可持續性,并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因此,?如果采用化學法的同時沒有其他適宜的輔助措施,水體很快便又會出現富營養化問題,物理修復措施包括人工曝氣、截污、調水沖污、河道疏浚等措施。具體為:1、截污截斷排入水體的各種污染源;2、清淤消除浮泥,減少內源污染;3、調水沖污;迅速消除或稀釋水體中的污染物,增加水體DO和生物量;4、人工曝氣加快有機物質分解、補充DO。
污染水體的治理技術依據是否需要將水移出原位,可以分為異位修復和原位修復兩種。異位修復主要是將污染水體轉移出原來的位置,異地處理后再返回原來水體的作法;而原位修復則是在水體內直接處理的方式。
對湖泊的整治,調水是較為有效和普遍的治理方法,用清潔、營養元素濃度低的水更換富營養化湖水,或增加進水量為湖泊補水,增加其水環境容量;通過水體置換,外流引水,可稀釋水體營養物濃度,增加水體流動性,加快水體循環和交換,從而防止和抑制藻類爆發性繁殖。
以上治理手段、技術、方法對水體富營養化的控制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1)治理方法的不可持續性:以化學法為例,其需要使用大量化學藥劑,成本較高,易產生二次污染,且是末端治理,不能解決問題根本;(2)實施的不可持續性:以物理法為例,人工清淤、截污等方法具有階段性的特點,會隨著政策的改變而改變;(3)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狀況不佳:由于權責不夠明確,且監管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精確全面,污水處理廠的運行可能存在漏洞。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城市近郊富營養化水體的污染控制方法,該方法是將富營養化水體作為飲用水源,同時將原自來水廠水源作為富營養化水體補水進入富營養化水體,在原有自來水廠凈水工藝基礎上(常規凈水工藝包括混凝、沉淀、過濾、消毒)提出的一種富營養化水體的污染控制方法,該方法解決了富營養化水體的凈化問題,加快了污染水體的水體置換,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本發明方法具體操作如下:
(1)在常溫下,將富營養化水體輸入生物濾池進行處理,進水的BOD5值小于200mg/L,容積負荷為150-300gBOD5/m3·d,水力負荷為4?-10?m3/m2·h,接觸時間為10-30min;
(2)生物濾池處理后出水進入混凝池進行混凝沉淀,在混凝池中添加混凝劑處理10-30
min;
(3)混凝沉淀后出水進入斜管沉淀池進行沉淀處理,水流可采用上流式或者平流式,斜管沉淀區液面負荷為2.0-6.0m3/(m2h),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區保護高度不小于1.0?m,底部配水區高度不小于1.5?m,沉淀時間25-60min,沉淀池每日排泥1-2次,混凝沉淀后出水濁度一般在10度以下;
(4)混凝沉淀出水進入臭氧接觸池進行臭氧處理,臭氧投加量為1.5-3.0mg/L,水中剩余臭氧量為0.2-0.4mg/L,接觸時間10-15min,實際運行管理中要根據水源水質變化情況進行調整,通過不同臭氧投加量下濁度、COD/BOD等指標去除率的對比分析,確定合理的臭氧投加量;為了保證對隱孢子蟲和賈第蟲的殺滅效果,CT值(C為臭氧濃度,mg/L;T為接觸時間,min)大于4,臭氧尾氣通過管道接入池頂的臭氧尾氣破壞裝置,經催化分解后排入大氣;
(5)臭氧接觸后出水進入活性炭濾池進行過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4143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有機磷毒劑檢測用分子印跡光子晶體
- 下一篇:針閥系統熱嘴掛臺墊塊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