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液壓饋能減振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40411.1 | 申請日: | 2012-05-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328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15 |
| 發明(設計)人: | 楊和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和利 |
| 主分類號: | B60K25/10 | 分類號: | B60K25/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3023 山東省德州市德***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液壓 饋能減振 系統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液壓饋能減振系統,屬于汽車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世界能源的日趨緊張,汽車的節能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汽車受路況、車速等因素的影響懸架所耗散的能量可占發動機輸出總能量的10%~40%,采用饋能懸架回收汽車振動能量降低汽車的燃油消耗是目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熱點。饋能懸架按能量的回收方式有液壓式和電磁式兩種。一般液壓式饋能懸架的缺點是阻尼力恒定,不隨車體振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而電磁式饋能懸架的缺點是在低振動速度時沒有阻尼力,這都影響了車輛行駛的平順性。另外據有關文獻分析電磁式能量轉換效率較低,只有20%左右。所發明的新型液壓饋能減振系統克服了以上缺點。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液壓式饋能懸架阻尼力恒定,不隨車體振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電磁式饋能懸架在低振動速度時沒有阻尼力,能量轉換效率低的缺點,發明了一種新型液壓饋能減振系統。該系統具有阻尼力在零至最大值之間連續可變,和能量轉換效率高的特點。該系統既可以做成被動懸架系統也可以做成半主動懸架系統和主動懸架系統使用。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汽車上用普通的單出桿液壓缸做減振器,用復合阻尼泵將液壓缸輸出的壓力變化的液壓油轉化為壓力恒定的液壓油儲存在蓄能器中,當蓄能器中的油液達到一定量時,控制閥打開將蓄能器中的油液釋放給液壓馬達,帶動發電機發電,直到蓄能器中的油液放完后控制閥才關閉,然后進入下一個工作循環。這樣不僅減振器的阻尼力從零到最大值連續可變,而且提高了能量轉化效率。一臺汽車上的多個車輪可以共用一套蓄能器、控制閥、液壓馬達和發電機。以上這套系統稱為“新型液壓饋能減振系統”。新型液壓饋能減振系統由主減振器(19)、復合阻尼泵(4)、阻尼力控制機構、蓄能器(17)、控制閥(14)、液壓馬達(38)、發電機(12)、單向閥(7)、油道等組成。主減振器(19)通過管路、閥門與復合阻尼泵相連,阻尼力控制機構通過控制桿(3)與復合阻尼泵(4)相連,用于控制減振器所產生力的大小和方向;復合阻尼泵(4)通過高壓油管(5)與蓄能器(17)的底部相連;蓄能器(17)的底部有一管路與控制閥(14)相連,蓄能器(17)的中部有帶有單向閥的控制油道(9)與控制閥(14)相連;控制閥(14)有一油道與液壓馬達(38)相連。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充分回收汽車振動的能量,減振器上產生的作用力在零至最大值之間可以連續變化,新型液壓饋能減振系統可以做成被動懸架系統也可以做成半主動懸架系統和主動懸架系統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被動新型液壓饋能減振系統的原理圖
圖2是復合阻尼泵階梯剖的主視圖
圖3是復合阻尼泵的全剖俯視圖(包含控制缸)
圖4是主動和半主動新型液壓饋能減振系統的原理圖
圖5是復合阻尼泵的全剖俯視圖(包含控制電機)
圖6是低壓流通擺閥全剖主視圖
圖7是低壓流通擺閥A-A剖面圖
圖8是低壓流通擺閥B-B剖面圖
圖9是低壓流通擺閥C-C剖面圖
圖10是低壓流通滑閥全剖主視圖
圖11是低壓流通滑閥D-D剖面圖
圖中:1.上腔油管,2.整流油路,3.控制桿,4.復合阻尼泵,5.高壓油管,6.儲能彈簧,7.單向閥,9.控制油道,10.保持油道,11.控制閥芯,12.發電機,13.油箱,14.控制閥,15.控制閥彈簧,16.儲能器活塞,17.蓄能器,18.下腔油管,19.主減振器,20.主減振器桿,21.回位彈簧,22.控制缸,23.復合阻尼泵上油管,24.控制油管,25.副減振器,26.副減振器活塞,27.副減振器活塞桿,28.副減振器油管,29.前泵體,30.前泵葉輪,31.前泵葉片,32.中間泵體,33.后泵葉片,34.泵軸,35.后泵葉輪,36.后泵體,37.控制電機,38.液壓馬達,39.低壓流通閥上油管,40.低壓流通閥,41.低壓流通閥低壓油管,42.低壓流通閥下油管,43.擺閥閥芯,44.擺閥葉片,45.擺閥殼體,46.擺閥右腔,47.擺閥右管口,48.擺閥下管口,49.擺閥下腔,50.擺閥左管口,51.擺閥左腔,52.擺閥回位彈簧,53.彈簧座,54.滑閥殼體,55.三角曹,56.滑閥左管口,57.滑閥右管口,58.滑閥右腔,59.滑閥常壓腔,60.滑閥下管口,61.滑閥閥芯,62.滑閥彈簧,63.滑閥左腔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和利,未經楊和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404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綠容率控制技術的城市規劃方法
- 下一篇:三七藥物牙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