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三相AC-AC直接頻率變換器拓撲結構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40283.0 | 申請日: | 2012-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645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2 |
| 發明(設計)人: | 趙凱岐;白成彪;張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M5/297 | 分類號: | H02M5/29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三相 ac 直接 頻率 變換器 拓撲 結構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能變換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三相AC-AC直接頻率變換器新拓撲結構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電能的變換和利用中,AC-AC變換器具有重要地位,它能實現電能的直接變換,不需要中間環節,從而提高效率,總體分為變壓不變頻和直接變壓變頻兩方面。在變壓不變頻方面,比較成熟的技術有晶閘管調壓控制器,PWM控制的AC-AC變換器等。在實現AC-AC直接頻率變換方面,比較早的技術是基于晶閘管的周波變換器技術,已經發展非常成熟,缺點是所用的器件數目多,輸入輸出特性差,交流輸入電流諧波嚴重,變頻范圍比較狹窄,且為減小脈動,器件數目成倍增加,抵消了成本優勢。矩陣式變換器于1980年被提出,經過30年的發展,到最近10年間逐步成熟并實現商品化,其優點是正弦輸入輸出電流,輸出頻率不受輸入頻率的限制,輸入功率因數高,能量雙向流動,直接實現變頻,無中間直流環節及其濾波元件,變換效率高,省去了直流側大電容,將使體積減小,且容易實現集成化和功率模塊化。但矩陣變換器的控制策略復雜,計算工作繁重;為了實現安全換流,通常采用四步換流法,增加了控制難度,降低了系統可靠性,開關數量多,系統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拓撲簡潔、功率變換級數少、可靠性高的一種三相AC-AC直接頻率變換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三相AC-AC直接頻率變換器拓撲結構,包括三相電源、濾波器、主電路和緩沖電路,其特征是:電源U接濾波電路再接主電路,主電路接緩沖電路。
所述的主電路包括第一到第十五全控型器件(以IGBT為例說明,其它全控型器件如PowerMOSFET,IGCT等也能實現此功能)V1、V2、V3、V4、V5、V6、V7、V8、V9、V10、V11、V12、V13、V14、V15,第一到第九二極管D1、D2、D3、D6、D7、D8、D11、D12、D13;第一全控型器件V1和第二全控型器件V2劃為組1,第三全控型器件V3、第四全控型器件V4和第五全控型器件V5劃為組2,第六全控型器件V6和第七全控型器件V7劃為組3,第八全控型器件V8、第九全控型器件V9和第十全控型器件V10劃為組4,第十一全控型器件V11和第十二全控型器件V12劃為組5,第十三全控型器件V13、第十四全控型器件V14和第十五全控型器件V15劃為組6;第三全控型器件V3的發射極與第十全控型器件V10發射極、第十五全控型器件V15的發射極相連,第四全控型器件V4發射極與第十四全控型器件V14發射極、第八全控型器件V8發射極相連,第五全控型器件V5發射極與第九全控型器件V9發射極和第十三全控型器件V13發射極相連;第三全控型器件V3的集電極接第十二全控型器件V12的發射極和第十一全控型器件V11的集電極,第十二全控型器件V12的集電極分別與第二全控型器件V2和第七全控型器件V7的集電極相連,第十一全控型器件V11的發射極與第四全控型器件V4和第五全控型器件V5的集電極相接,第十一全控型器件V11的發射極還與負載的c端相接;第十三全控型器件V13的集電極接第七全控型器件V7的發射極和第六全控型器件V6的集電極,第十四全控型器件V14和第十五全控型器件V15的集電極相接后再接第六全控型器件V6的發射極,第六全控型器件V6的發射極還與負載的b端相連;第八全控型器件V8的集電極接第二全控型器件V2的發射極和第一全控型器件V1的集電極,第九全控型器件V9的集電極和第十全控型器件V10的集電極相連接后與第一全控型器件V1的發射極相接,第一全控型器件V1的發射極還與負載的a端相接;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第四二極管D6、第五二極管D7、第六二極管D8、第七二極管D11、第八二極管D12、第九二極管D13分別與第一全控型器件V1、第二全控型器件V2、第三全控型器件V3、第六全控型器件V6、第七全控型器件V7、第八全控型器件V8、第十一全控型器件V11、第十二全控型器件V12、第十三全控型器件V13反向并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程大學,未經哈爾濱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4028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