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液壓機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40254.4 | 申請日: | 2012-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867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周承惠;周磊;張相安;張相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紐希液壓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30B1/32 | 分類號: | B30B1/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西城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壓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壓機械,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液壓機。屬于機械設備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現有的液壓機,其液壓柱柱體活塞塊和柱體缸套之間的動密封采用組合密封圈密封技術來實現。組合密封元件實質上是將剛性材料環套支撐件異化的O形圈和Yx形密封圈,在O形圈、Yx形圈等橡膠密封件密封技術中,工作介質壓力是從密封圈外部擠壓密封圈體使其貼緊柱體缸套而實現密封的,密封元件在和柱體缸套的相對運動中很容易被損傷,從而發生介質泄漏;由于彈性材料屈服率低,如果工作介質壓力過高,密封元件則會產生變形,介質穿越而過,導致密封失效,工作壽命短。傳統的彈性材料密封技術中采用O形圈和Yx形圈,不管壓力高低,都需要一個剛性材料環套支撐件,使現有液壓機工作期間不穩定。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組合密封元件,其密封機理和O形圈和Yx形圈等彈性材料密封件密封技術基本上都一樣,一直存在著介質泄漏問題,密封效果并不理想,現有的液壓機工作期間同樣會出現因剛性材料環套支撐件產生的不穩定現象。所以現有的液壓機極易產生介質泄漏,工作壽命短。特別是當同時使用兩個以上組合密封元件時,實際上是增加了剛性材料環套支撐件的數量,要求加工精度高,增加了主機的制造加工難度,同時增加了主機的制造加工難度,致使液壓機成本大幅上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介質泄漏低的、工作壽命長、工作可靠、穩定的新型液壓機。
本發明的發明思路為:
新型液壓機的液壓柱柱體活塞塊和柱體缸套之間采用n形密封圈和組合密封元件組成的復合密封系統實現密封。
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為:
一種新型液壓機,由柱體活塞塊、推壓桿、柱體缸套和n形密封圈、組合密封元件等組成。液壓柱柱體活塞塊和柱體缸套之間的密封采用n形密封圈、通道孔和組合密封元件組成的復合密封系統實現密封。柱體活塞塊上設置至少一個n形密封圈和至少一個組合密封元件;活塞塊端部設有通道孔用以連通n形密封圈安放槽,一個通道孔與多個n形密封圈密封安放槽相通或一個通道孔與一個n形密封圈密封圈安放槽相通。n形密封圈的工作面內側和密封圈的兩側構成中空內腔,密封圈的密封工作面上設有凸臺。
本發明的優點與效益:
由于本發明液壓機采用了n形密封圈、通道孔和組合密封元件組成的復合密封系統實現柱體活塞塊和柱體缸套之間的密封,工作介質壓力從n形密封圈內腔擠壓密封圈體向外膨脹實現密封,壓力越高密封效果越好,大大降低介質泄漏,獲得良好的密封效果,延長了工作壽命;n形密封圈密封機理是工作介質壓力自我動平衡,采用n形密封圈不需要增加主機加工精度,對復合密封系統中的組合密封元件的工作狀況沒有任何影響,所以本發明液壓機具有n形密封圈和組合密封元件的雙重密封效果。和現有的液壓機相比,具有介質泄漏低、密封效果好、工作壽命長、工作狀況可靠、穩定等優特點。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圖2、圖3是采用n形密封圈5和各種組合密封元件2組成的復
合密封系統的新型液壓機剖示圖;
圖4是n形密封圈5的主剖示圖;
圖5是n形密封圈5的側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柱體活塞塊4、n形密封圈5、組合密封元件2、推壓桿1、柱體缸套3、機體6等構成本發明液壓機。液壓柱柱體活塞塊4和柱體缸套3之間的密封采用n形密封圈5、通道孔7和組合密封元件2組成的復合密封系統實現密封。柱體活塞塊4上設置至少一個n形密封圈5和至少一個組合密封元件2;活塞塊端部設有通道孔7用以連通n形密封圈5安放槽,一個通道孔7與多個n形密封圈5安放槽相通或一個通道孔7與一個n形密封圈5密封圈安放槽相通。
如圖4至5所示,n形密封圈5的工作面內側和密封圈的兩側構成中空內腔,密封圈的密封工作面上設有凸臺8,其截面形狀成n形,故稱為n形密封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紐希液壓技術研究所,未經北京紐希液壓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4025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