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施膠熟化期蜂蠟/AKD中/堿性施膠劑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36226.5 | 申請日: | 2012-05-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350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國運;彭莉;張昌輝;劉俠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D21H21/16 | 分類號: | D21H21/16;D21H19/14;D21H19/18;C08F251/00;C08B31/12;C12P19/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第五思軍 |
| 地址: | 710021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施膠 熟化 蜂蠟 akd 堿性 施膠劑 制備 方法 | ||
1.一種無施膠熟化期蜂蠟/AKD中/堿性施膠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第一步,將水、木薯淀粉和真菌α-淀粉酶加入第一反應器中在50-55℃時反應1.0-2.0小時,得到降解木薯淀粉,水、木薯淀粉和真菌α-淀粉酶的質量比為200∶100∶0.6,然后加入氫氧化鈉,升溫到60-70℃加入3-氯-2-羥丙基三甲基氯化銨,再升溫至90-95℃反應1.0-2.0小時,降溫至50-55℃加入醋酸,再降至20-30℃,木薯淀粉、氫氧化鈉、3-氯-2-羥丙基三甲基氯化銨和醋酸的質量比為100∶10∶70∶7,向第一反應器中加水調節固含量至25%,即得陽離子木薯淀粉溶液,
第二步,將丙烯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羥乙酯按15∶13∶5∶6∶1的質量比混合制成混合單體,
第三步,將過硫酸銨和水以質量比1∶20制成過硫酸銨水溶液,
第四步,向第二反應器中加入陽離子木薯淀粉溶液和水,陽離子木薯淀粉溶液和水的質量比為80∶99,升溫至60-70℃,同時加入過硫酸銨水溶液和混合單體,陽離子木薯淀粉溶液、過硫酸銨水溶液與混合單體的質量比為80∶21∶40,整個加料時間為1.0-2.0小時,
第五步,加料完畢后于80-90℃保溫反應2.0-3.0小時,
第六步,降溫到30-40℃,用100-200目網過濾,出料,得到AKD乳化劑,
第七步,向第三反應器中加入AKD乳化劑、蜂蠟和AKD,其中AKD乳化劑、蜂蠟和AKD的質量比為110∶70∶160,升溫至80-85℃,待蜂蠟和AKD熔融后,攪拌30-40分鐘,在攪拌下加入80-85℃的熱水調節固含量至15%,制得陽離子木薯淀粉AKD亞穩定乳液,將亞穩定乳液經25-30MPa均質后,冷卻至25-30℃,得到固含量為15%的穩定的無施膠熟化期蜂蠟/AKD中/堿性施膠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施膠熟化期蜂蠟/AKD中/堿性施膠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200克水、100克木薯淀粉和0.6克真菌α-淀粉酶加入第一反應器中在50℃時反應1.0小時,得到降解木薯淀粉,水、木薯淀粉和真菌α-淀粉酶的質量比為200∶100∶0.6,然后加入10克氫氧化鈉,升溫到60℃加入70克3-氯-2-羥丙基三甲基氯化銨,再升溫至90℃反應2.0小時,降溫至50℃加入7克醋酸,再降至20℃,木薯淀粉、氫氧化鈉、3-氯-2-羥丙基三甲基氯化銨和醋酸的質量比為100∶10∶70∶7,向第一反應器中加水調節固含量至25%,即得陽離子木薯淀粉溶液,
第二步,將15克丙烯腈、13克丙烯酸丁酯、5克甲基丙烯酸十八酯、6克甲基丙烯酸和1克丙烯酸羥乙酯按15∶13∶5∶6∶1的質量比混合制成混合單體,
第三步,將1克過硫酸銨和20克水以質量比1∶20制成過硫酸銨水溶液,
第四步,向第二反應器中加入80克陽離子木薯淀粉溶液和99克水,陽離子木薯淀粉溶液和水的質量比為80∶99,升溫至60℃,同時加入過硫酸銨水溶液和混合單體,陽離子木薯淀粉溶液、過硫酸銨水溶液與混合單體的質量比為80∶21∶40,整個加料時間為1.0小時,
第五步,加料完畢后于80℃保溫反應3.0小時,
第六步,降溫到30℃,用100目網過濾,出料,得到AKD乳化劑,
第七步,向第三反應器中加入110克AKD乳化劑、70克蜂蠟和160克AKD,其中AKD乳化劑、蜂蠟和AKD的質量比為110∶70∶160,升溫至80℃,待蜂蠟和AKD熔融后,攪拌30分鐘,在攪拌下加入80℃的熱水調節固含量至15%,制得陽離子木薯淀粉AKD亞穩定乳液,將亞穩定乳液經25MPa均質后,冷卻至25℃,得到固含量為15%的穩定的無施膠熟化期蜂蠟/AKD中/堿性施膠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科技大學,未經陜西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3622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