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減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熱能利用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34430.3 | 申請日: | 2012-05-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359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宇;孫保燕;曾錚;張嵩;申健民;張榮付;趙新生;劉小兵;范霞;張翼宏;秦樹淼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宇 |
| 主分類號: | F24J3/08 | 分類號: | F24J3/08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陳躍琳 |
| 地址: | 541001 廣西壯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震 注水 深井 地熱能 利用 系統 | ||
1.減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熱能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多個深井注水口、多個深井供氣口、多條鉆井管道、冷水水源供水管道、以及地熱利用設備所組成;上述多個深井注水口和多個深井供氣口均設于地面上,且分布在以城市主軸為中心、半徑為1個地殼厚度的圓周上;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氣口相互間隔設置;每個深井注水口的上方通過加壓注水裝置與冷水水源供水管道相連通,每個深井供氣口的上方與地熱利用設備相連通;每個深井注水口和每個深井供氣口的下方均與至少2條鉆井管道相連通;上述每條鉆井管道均從地面向下延伸至地下8~12km處,2個相鄰的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氣口下方所連的至少各一條鉆井管道的末端在地下8~12km處相互靠近或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減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熱能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水源供水管道的入水端與海水、湖水和/或江河水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減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熱能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熱利用設備為地熱發電站和/或城市供暖管道。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減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熱能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氣口的總和為32的倍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減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熱能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水源供水管道為鋼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減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熱能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氣口相互間隔設置的方式有如下2種:其一采用完全等距設置方式,即讓每個深井注水口均和與之相鄰的2個深井供氣口之間的間距相等,每個深井供氣口均和與之相鄰的2個深井注水口之間的間距相等;其二采用分組等距設置方式,即讓一個深井注水口與一個深井供氣口相互靠近形成一組深井口,然后讓每組深井口和與之相鄰的2組深井口之間的間距相等。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減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熱能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當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氣口采用等距設置方式時,相鄰的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氣口之間的間隔為2~4公里。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減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熱能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當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氣口采用分組等距設置方式時,所述每組深井口之間的間隔為2~4公里,每組深井口內的深井注水口與深井供氣口之間的間隔為200~400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宇,未經張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3443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