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能量再生式叉車液壓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28114.5 | 申請日: | 2012-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332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15 |
| 發明(設計)人: | 馬慶豐;溫躍清;田原;張麗;周齊齊;吳天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F9/22 | 分類號: | B66F9/2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專利事務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貞 |
| 地址: | 230601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能量 再生 叉車 液壓 系統 | ||
1.能量再生式叉車液壓系統,包括第一油泵(2)、第一電機(3)、多路閥(4)、升降油缸(10)、傾斜油缸(11)、轉向油缸(12)、負荷傳感轉向器(13)、濾油器18、第二油泵(19)和油箱(22);所述多路閥(4)為片式多路閥,由進回油閥片(5)、升降換向閥片(6)、傾斜換向閥片(7)和進油閥片(8)組成;所述進回油閥片(5)內設有單向閥(51)和主安全閥(52);所述升降換向閥片(6)包括升降三位六通換向閥、環形回油道(15)和回油道(16),三位六通換向閥內設有升降中位通道(61)、右位油道(62)和左位油道(63);所述傾斜換向閥片(7)包括傾斜三位六通換向閥、第一過載補油閥(72)和第二過載補油閥(73),三位六通換向閥內設有傾斜中位油道(71);所述進油閥片(8)包括分流閥(81)、優先閥(83)和轉向安全閥(82);所述第一油泵(2)的吸油口通過第一單向閥(1)與液壓油箱(22)相通,第一油泵(2)的出油口與進回油閥片(5)的進油口P1連通,通過進回油閥片(5)中內置的單向閥(51)分為兩路,一路連到升降換向閥片(6)的進油口,通過升降換向閥片的升降中位油道(61)和回油道(16)連通環形回油道(15);另一路連到主安全閥(52)的進口,主安全閥(52)的出口與環形回油道(15)相通;所述升降換向閥片(6)的升降第一出油口A1通過三通管與升降油缸(10)連接;升降三位六通換向閥的右位油道(62)連通著升降進油口和升降第一出油口A1,升降三位六通換向閥的左位油道(63)連通著升降第一出油口A1和升降第二出油口B1;所述第二油泵(19)的吸油口通過單向閥(21)與液壓油箱(22)相通,第二油泵(19)的出油口通過進油閥片(8)的進油口P2與分流閥(81)的入口相連;分流閥(81)第一出油口BF連通著制動系統;分流閥(81)的第二出油口與優先閥(83)的入口連通;優先閥(83)通過LS信號油路(14)與負荷傳感轉向器(13)的信號口LS連通;優先閥(83)的第一出油口CF與負荷傳感轉向器(13)的進油口P連通;優先閥(83)的第二出油口EF連通著三通管,三通管的第一出油口與傾斜換向閥片(7)的進油口連通,三通管的第二出油口連通著傾斜中位油道(71),并通過傾斜中位油道(71)與升降換向閥片(6)的進油口連通,再通過升降換向閥片的升降中位油道(61)和回油道(16)連通環形回油道(15);轉向安全閥(82)的進油端與LS信號油路(14)連通,出油端與環形回油道(15)連通;傾斜換向閥片(7)的傾斜第一出油口A2和傾斜第二出油口B2分別與傾斜油缸(11)有桿腔和無桿腔連通;第一過載補油閥(72)的進油端與傾斜第一出油口A2連通,出油端與環形回油道(15)連通;第二過載補油閥(73)的進油端與傾斜第二出油口B2連通,出油端與環形回油道(15)連通,所述環形回油道(15)經回油口T和濾油器(18)回油箱(22);其特征在于:升降換向閥片(6)的升降第二出油口B1通過四通管(9)分別連通著第一油泵(2)的吸油口和第二油泵(19)的吸油口,第一油泵(2)的吸油口和第二油泵(19)的吸油口分別通過第一單向閥(1)和第二單向閥(21)連通著油箱(22);
所述第一油泵(2)和第二油泵(19)既有泵工況,又有馬達工況;第一電機(3)和第二電機(20)既有電動機工況,又有發電機工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2811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桁架結構
- 下一篇:用于集成吊頂的連接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