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地形改造過程中對原始大樹的保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25872.1 | 申請日: | 2012-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64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喜華;董彥良;陳超;鄭福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正和恒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7/06 | 分類號: | A01G7/06;A01B7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陳子英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區中***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形 改造 過程 原始 大樹 保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原始大樹的保留方法,尤其是用于地形改造過程中對原始大樹的保留方法,主要用于抬高地形的改造過程中。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人們對生態和諧、人居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園林工程日益發展,特別是對景觀環境的質量、功能、效果的需求更高。在一些園林工程項目中,需進行地形重新塑造或高差處理,同時又要對一些古樹、大樹予以保留,例如:樹齡高的樹木、稀有且珍貴的樹木、具有歷史價值或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按相關規定應重點管理養護、嚴禁砍伐或遷移的名木古樹,特別是其中不易生成不定根落葉樹或常綠樹種等,如槐樹等,對其進行移植則容易在短期內即造成死亡,直接進行地形塑造則容易出現樹干呼吸困難,長勢衰弱,直至樹體代謝循環受阻,從而造成大樹慢性死亡。如何保證上述大樹在改造后能正常樹體循環代謝、生長健壯是各園林部門甚為關心的課題,而目前,尚未有效果良好的保留措施。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形改造過程中對原始大樹的保留方法,在地形抬高處理時,不影響新地形的外貌和景觀布置,且經該方法處理的原始大樹,可以保證正常的樹體循環代謝,生長健壯。
本發明采用的主要技術方案是:
一種地形改造過程中對原始大樹的保留方法,依據地形改造的地面抬高要求,在原始大樹的樹干周圍設置包圍所述樹干的帶有空隙的填料井,在所述填料井的外圍填充種植土來塑造新地形,還對所述原始大樹進行修剪或不進行修剪。
優選為,所述填料井內設有防止填料井內積水過多而造成原始大樹發生澇害的排水通道。
所述排水通道包括透水軟管,所述透水軟管的數量可以為一個或若干個,優選為2個或3個,所述透水軟管中填充有能夠透水且可以支撐透水軟管的填充顆粒。多個所述透水軟管優選為均勻分布在所述原始大樹的四周。
所述軟管采用透水材料制成。
所述填充顆粒包括珍珠巖和/或陶粒。
所述透水軟管可以呈L型設于所述填料井中,所述透水軟管的入口段沿所述原始大樹的樹干設置,入口與填料井的頂端平齊或略低于填料井的頂端,所述透水軟管的出口段沿原始地面延伸,出口連接排水系統或濾水系統。
上述任一種所述的地形改造過程中對原始大樹的保留方法,優選為,所述填料井的井壁包括填充有顆粒材料的能夠透水、透氣的填充層,所述顆粒材料為下列中的任一種、任幾種或全部:陶粒、堅果皮和碎石。
所述填充層的高度與所述填料井的深度相適應,優選為二者相等或相近,填充層的厚度與所述原始大樹的直徑相適應,優選為原始大樹直徑的一倍至三倍。
優選為,所述填充層的外層還包裹有可以防止外界雜物或所述種植土進入顆粒材料之間的縫隙影響填充層的透水、透氣性能的隔離防護層。
所述隔離防護層為下列中的任一種、任幾種或全部:金屬板、木板、磚石墻體、土工布和淋層板。
所述土工布的包裹方式可以為:所述土工布的上部豎向設于所述填充層的上部內側,所述土工布的下部豎向包裹于所述填充層的下部外側,所述土工布的中部橫向壓設于所述填充層中。
所述土工布的規格優選為400g/m2。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方法通過在樹干底部設置填料井,避免了種植土對樹干底部的直接掩埋,可以保證在對地形進行抬高改造后不會影響樹干底部的水、氣通透,并且可以保證不會因樹干底部積水造成澇害,有利于樹體的呼吸,特別是根莖部分的水氣循環得以保證,保證了樹體的健壯,使得樹勢與地形改造前無異,且樹體姿態不受影響,做到了真正的保留,充分發揮了原生保留植物的景觀價值;
由于大樹自身的外形差異很大,尤其是古槐、古松、古柏等樹種更是如此,本發明采用在透水軟管中填充陶粒、珍珠巖的技術方案不僅可以保證良好的透水效果,并且可以根據原始大樹自身的樹體外形差異隨意布置透水軟管,使得施工更加簡單,適用范圍更廣;
同時,在填充層中填充陶粒、堅果皮、碎石的技術方案不僅顯著降低了施工成本,實現廢物利用,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采用顆粒材料進行填充可以適應各種樹體外形的大樹,使得施工簡單,更有利于實際操作,并且,填充材料間的空隙是顆粒材料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落下堆砌而成,穩定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樹勢必不停生長,其向外的擴展即樹木自身的生長不會受到填充層的限制,避免了采用整體結構的弊端,并且,本發明可以進一步采用柔軟的土工布對填充層進行包裹作為填料井的外壁,更有利于達到上述效果;
另外,本發明的方法操作簡單,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適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正和恒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正和恒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258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驅蟲清潔酵素液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包括氣體輸送系統的用于生化處理的離心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