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物質燃料與氣兩用蒸汽機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22504.1 | 申請日: | 2012-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202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郭豐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企航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2B1/00 | 分類號: | F22B1/00;F22B3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高***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燃料 兩用 蒸汽機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蒸汽機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生物質燃料與氣兩用蒸汽機。
背景技術
天然氣,是一種主要由甲烷組成的氣態化石燃料。它主要存在于油田和天然氣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層。天然氣燃燒后無廢渣、廢水產生,相較煤炭、石油等能源有使用安全、熱值高、潔凈等優勢。同樣的,相較煤炭、石油等能源,天然氣的價格相對較昂貴,因此,如果單純的使用天然氣作為原料,會大大增加企業的成本。
生物質成型燃料是應用農林廢棄物(如秸稈、鋸末、甘蔗渣、稻糠等)作為原材料,通過加入高效添加劑配方,經過粉碎、擠壓、烘干等工藝,制成的高密度、高質量的燃燒顆粒。其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1、清潔環保,生物質顆粒燃料是一種天然生物質顆粒燃料,可替代城市燃氣,含水率較低,助燃空氣容易調節,燃燒熱效率高。2、燃燒熱效率高;生物質顆粒燃料能大大提高木質材料的燃燒性能,熱效率可以提高80%以上,1噸生物質顆粒燃料所產生的熱量相當于0.8噸煤。3、使用安全,生物質顆粒燃料由于取自自然狀態的生物肥料或木康,不含有易裂變,爆炸等化學物質,故不會發生中毒,爆炸,泄露等事故。4、節省空間,由于生物質燃料經過高溫壓縮,大大節約了儲存空間,也便于運輸。5、可持續利用。生物質顆粒燃料燃燒后的爐灰可以作為肥料,促進新的植物生長,進入新的循環,使生物資源的供應源源不斷,持續利用。但現階段生物質顆粒燃料尚存在一些缺點,如:生產企業較為分散,規模小,尚未形成產業規模。而且由于原料來源不一,很難形成質量標準,不少手工作坊式的顆粒加工含灰量較大,不能實現顆粒的燃燒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物質燃料與氣兩用蒸汽機,既能解決使用天然氣成本較高昂的問題,而且還克服了傳統生物質燃料蒸汽機不穩定的缺點,保證了設備的持續運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生物質燃料與氣兩用蒸汽機,包括:蒸發室,燃燒室,送料裝置,進氣管,控制系統和底座,還包括蒸發室內的低液位傳感器和高液位傳感器,蒸汽出口,煙囪,連接蒸發室的進水管,進水管上的閥門,蒸發室內的爐膽,燃燒室內的擋板,擋板上的通風孔與點火裝置,燃燒室底部的爐排與排渣口,送料裝置上的料斗與連接送料裝置的電機,還包括連接燃燒室的鼓風機,連接鼓風機與爐膽的的氣道以及氣道上的電磁閥。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所述蒸汽機的燃料為生物質燃料或者天然氣。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爐膽包括混氣室,燃燒管,火焰探測針以及點火裝置。???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擋板下方為一環形氣道,擋板上開有若干個通風口。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電磁閥控制進入混氣室的空氣量,使得空氣與天然氣的比例達不到爆炸點。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采用生物質燃料與天然氣作為燃料,降低了蒸汽機的運行成本,提高了蒸汽機的穩定性,增強了蒸汽機的安全性與熱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生物質燃料與氣兩用蒸汽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所述爐膽的內部結構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蒸發室,2、爐膽,3、燃燒室,4、送料裝置,?5、電極,6、料斗7、擋板,8、爐排,9排渣口,10、底座,11、點火裝置,12鼓風機,13、氣道,14、電磁閥一,15、電磁閥二,16、進氣管,17、低液位傳感器,18、控制系統,19、高液位傳感器,20、蒸汽出口,21、煙囪一,22、煙囪二,23、閥門,24、進水管,201、混氣室,202、燃燒管,203、火焰探測針,204、點火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是本發明一種生物質燃料與氣兩用蒸汽機結構示意圖,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企航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經蘇州企航新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225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