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驅動單元、透鏡模塊、圖像拾取單元和燃料電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18929.5 | 申請日: | 2012-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59786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1 |
| 發明(設計)人: | 石田武久;永井信之;加藤祐作 | 申請(專利權)人: | 迪睿合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2B7/08 | 分類號: | G02B7/08;H01M8/1051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李嘯,張懿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驅動 單元 透鏡 模塊 圖像 拾取 燃料電池 | ||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一種利用聚合物致動器裝置的驅動單元、包括這種驅動單元的透鏡模塊以及圖像拾取單元、適用于這種聚合物致動器裝置等的離子交換樹脂、以及利用該離子交換樹脂的燃料電池。
背景技術
近年來,例如,便攜式電話、個人電腦(PC)或個人數字助理(PDA)等便攜式電子設備明顯向多功能化方向發展,裝配有透鏡模塊而具備圖像拾取功能的便攜式電子設備越來越普遍。在這種便攜式電子設備中,通過沿光軸方向移動透鏡模塊中的透鏡來進行聚焦和變焦操作。
通常,常見的一種方法是利用音圈電機或步進電機作為驅動部移動透鏡模塊中的透鏡。同時,最近從小型化的角度開發出一種采用預定的致動器裝置作為驅動部的單元。這種致動器裝置,例如為一種聚合物致動器裝置(請參見例如公開號為2006-293006和2006-172635的日本未審專利申請)。該聚合物致動器裝置是一種例如離子交換樹脂膜介于一對電極之間的裝置。在該聚合物致動器裝置中,由于這對電極之間出現的電位差,離子交換樹脂膜沿垂直于膜表面的方向發生位移。
發明內容
順便提一下,在這種聚合物致動器裝置中,其特性可能會由于周邊環境而劣化,因此期望提供一種可抑制該特性劣化的技術。要注意的是,由于周邊環境而特性劣化的缺點并不限于聚合物致動器裝置,同樣可能發生在采用離子交換樹脂的其他裝置上。
希望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由于周邊環境而特性劣化的驅動單元、透鏡模塊、圖像拾取單元、燃料電池及離子交換樹脂。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驅動單元,包括一個或多個聚合物致動器裝置,該聚合物致動器裝置用含有保濕劑的離子交換樹脂配置。
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透鏡模塊,包括:透鏡;以及驅動所述透鏡的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包括一個或多個聚合物致動器裝置,所述聚合物致動器裝置用含有保濕劑的離子交換樹脂配置。
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圖像拾取單元,包括:透鏡;獲取透鏡成像的圖像拾取信號的圖像拾取裝置;以及驅動所述透鏡的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包括一個或多個聚合物致動器裝置,所述聚合物致動器裝置用含有保濕劑的離子交換樹脂配置。
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燃料電池,包括一個或多個發電部。所述發電部包括氧電極、燃料電極以及插在所述氧電極和所述燃料電極之間的電解質膜,所述電解質膜用含有保濕劑的離子交換樹脂配置。
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含有保濕劑的離子交換樹脂。
在根據本公開上述實施方式的驅動單元、透鏡模塊、圖像拾取單元、燃料電池及離子交換樹脂中,離子交換樹脂中含有保濕劑,因此即便在低濕度、高溫度等環境下也能抑制離子交換樹脂的離子導電率下降。
根據本公開上述實施方式的驅動單元、透鏡模塊、圖像拾取單元、燃料電池及離子交換樹脂,離子交換樹脂中含有保濕劑,因此可以在低濕度、高溫度等環境下抑制離子交換樹脂的離子導電率下降。因此,能夠抑制由于周邊環境的特性劣化(例如,在低濕度環境下響應速度減慢,在高溫度環境下保存后位移量減小等)。
應理解,上述總體描述和下面的具體描述都是示例性的,用于進一步說明所要求保護的技術。
附圖說明
包括有附圖,用于進一步理解本公開,并且被并入本說明書而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附圖示出了實施方式,并且與說明書一起共同用于說明本技術的原理。
圖1是根據本公開實施方式的一個具有圖像拾取單元的電子設備的配置實例的透視圖。
圖2是從不同的方向看的圖1所示的那個電子設備的透視圖。
圖3是圖2所示圖像拾取單元的主要部分的結構的透視圖。
圖4是圖3所示透鏡模塊的分解透視圖。
圖5A和5B分別是圖3所示透鏡模塊的側面結構和平面結構的示意圖。
圖6是圖3所示聚合物致動器裝置的詳細結構的截面圖。
圖7是圖3所示聚合物致動器裝置、固定構件及固定電極的一部分的詳細結構的截面圖。
圖8A和圖8B是圖3所示聚合物致動器裝置的基本操作的截面示意圖。
圖9A和圖9B是圖3所示透鏡模塊的操作的截面示意圖。
圖10A和圖10B是根據實施例1和比較例的實驗結果的圖。
圖11A至圖11C是根據實施例2的實驗結果的圖。
圖12是一起示出圖11所示各個實驗結果的一部分的圖。
圖13A和圖13B是根據實施例3和比較例的實驗結果的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迪睿合株式會社,未經迪睿合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1892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控制引線高度一致性的金屬封裝外殼燒結模具
- 下一篇:3態觸摸輸入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