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視電路系統及背光動態控制引起亮度不一致的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18056.8 | 申請日: | 2012-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250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興鋒;劉衛東;喬明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44 | 分類號: | H04N5/44;H04N5/57;G09G3/34;G09G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偉智信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 11325 | 代理人: | 張岱 |
| 地址: | 266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視 電路 系統 背光 動態控制 引起 亮度 不一致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背光調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背光動態控制引起亮度不一致的處理方法及電視電路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LED背光源作為一種被關注的背光技術,在顯示領域已占有一席之地。各地LED背光控制技術,也日益成為新的研究課題。目前液晶電視LED背光種類很多,LED背光控制算法不盡相同。LED背光控制算法,若根據LCD的背光源分布情況可分為直下式LCD的LED背光動態控制算法和側光式LCD的LED背光動態控制算法。LED動態控制算法的實施,大大提高了LED的對比度,液晶低灰階漏光等普通CCFL背光液晶原有問題也有了顯著改善。控制算法對于液晶電視節能降耗成效明顯,經初步測量算法平均節能在30%以上。
一般的LED分區動態控制技術是通過分區視頻的圖像信息,如分區內灰度直方圖、最大值、平均值等信息,進行一定的分區背光值的空間域、時間域平滑處理,最終輸出給分區背光值;然后再根據分區背光值,進行一定的圖像補償,達到維持原始圖像的亮度不發生明顯的變化。
但是上述技術,由于圖像補償能力有限等問題,不可避免存在分區背光控制引起的畫面亮度不一致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動態控制引起亮度不一致的處理方法以及電視電路系統,解決了分區背光動態控制引起的畫面亮度不一致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述一種電視電路系統,至少包括電視機芯板、分區背光控制單元、液晶面板時序控制單元、液晶面板以及分區背光源,其中;
電視機芯板,接收外部圖像信息,經解碼、縮放圖像處理后發送到分區背光控制單元;
分區背光控制單元,提取分區背光值進行處理后,將圖像信號送到液晶面板時序控制單元;將背光信號送到分區背光源;
液晶面板時序控制單元,將圖像信號按照時序要求編碼后發送到液晶面板;
分區背光源,接收到背光信號向液晶面板發出背光光線。
優選地,所述分區背光控制單元至少包括分區背光值提取模塊、分區背光值均衡化模塊、背光值發送模塊以及圖像補償模塊,其中;
分區背光值提取模塊,對解碼后的圖像信息進行背光值提取并將提取后的背光值數據發送到分區背光值均衡化模塊;
分區背光值均衡化模塊,對背光值數據進行均衡處理并將處理后的數據發送到圖像補償模塊和背光值發送模塊;
圖像補償模塊,依據均衡化后的背光值數據對圖像信息進行亮度補償并發送到液晶面板;
背光值發送模塊,將均衡化處理后的背光值發送到分區背光源。
優選地,所述電視機芯板上至少設有LVDS發送器,電視機芯板將外部圖像信息進行解碼處理后利用該LVDS發送器發送到圖像補償模塊。
優選地,所述液晶面板時序控制單元上至少設有LVDS接收器,該接收器接收補償后的圖像信息進行編碼處理后發送到液晶面板。
優選地,所述分區背光控制單元還包括背光值處理模塊,所述背光值處理模塊對均衡化后的背光值進行再次處理后發送到圖像補償模塊和背光值發送模塊。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述一種背光動態控制引起亮度不一致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取LED分區中所有圖像分區的背光值;
對提取出的背光值以預設計算方式進行均衡化處理,其中該處理具體為:
得出以其中一個分區背光值為中心的N*N區域的光擴散值;
根據該N*N區域內的背光值、與背光值相對應的光擴散值,以及預設系統余量得出均衡化后的背光值;
對均衡化處理的背光值,以背光信號發送給背光源;以圖像信號進行圖像補償處理后發送到液晶面板。
優選地,所述每個圖像分區對應一個背光值。
優選地,所述背光源LED分區在行和列方向上設有多個圖像分區。
優選地,所述背光系統所留出的余量根據背光系統的最大亮度及功耗設計需求而定。
優選地,所述預算計算方式為公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1805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天線繞線裝置
- 下一篇:道路平整度檢測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