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牲口宰殺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13912.0 | 申請日: | 2012-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407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屹;周建昌;張濤;姚毅;張雪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市屠宰成套設備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2B1/00 | 分類號: | A22B1/00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偉軍 |
| 地址: | 215534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牲口 宰殺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屠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牲口宰殺機,適用于對諸如牛、馬、驢、騾子和駱駝之類的牲口的屠宰。
背景技術
對于上面例舉的但并不限于所例舉的牛、馬、驢、騾子和駱駝之類的牲口的宰殺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情,因為需要多人參與,共同協作方可完成,不僅費工費時和宰殺效率低下,而且屠宰場所的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大。為了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在不少屠宰場所,通常以電擊的方式先將牲口擊昏(擊倒)而后實施宰殺(放血),但如此宰殺方式不僅受到業界的反對,而且還遭到公眾的質疑,因為對處于昏死狀態的牲口實施宰殺,很難將體內的血液放盡,從而影響肉質,況且如此宰殺方式不屬于活殺范疇,公眾往往不接受這種肉品。
鑒于上述情形,本申請人在2009年10月19日提出了“屠宰機”的專利申請(公布號為CN101755883A),該專利申請方案彌補了前述的欠缺,客觀地體現了說明書第0015段所稱的宰殺效率高并且實施活殺、無需由眾人參與對牲口進行宰前擒持而可節省人力投入和作業人員勞動強度低并且屠宰現場環境好等優點。
但是,上述專利申請方案依仍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為了防止進入囚筒后的牲口因恐懼而出現試圖退出囚筒的現象,因此在囚筒的入口處配備有一具體結構由公布號CN101755886A推薦的“牲口屠宰機的待宰牲口驅趕機構”,該機構的設置雖然可使待宰牲口被迫地到達囚筒內的宰殺位置,但是由于該機構的結構復雜,從而增加了牲口屠宰機的整機的制造難度和成本(具體可參見CN101755886A的說明書第0004段);其二,對進入到囚筒內的待宰牲口的身軀兩側的挾持效果差,易因牲口的頑固扎掙而損及囚筒,因為專利申請方案僅能通過依賴動力(氣缸)的前框板(專利申請稱前擋板)朝著后推板(專利申請稱后擋板)的方向偏擺而使待宰牲口挾持,但由于后推板不具有朝向前推板的推動作用,因此對待宰牲口的囚禁效果欠缺,從而為待宰牲口留出了較大的扎掙空間,其后果毫無疑問會損及囚筒;其三,由于卡頸門致動機構(也稱囚頭機構)的結構及安裝位置有失合理性,因此對待宰牲口的卡頸作用力有失平衡,不僅導致牲口頭部的卡頸門處出現扎掙而且存在損及卡頸門之虞;其四,由于待宰牲口在囚筒內的退縮余地大,因而難以迫使其頸部對應到囚筒的卡頸門處,因為CN101755883A是將閘門配備于前述的待宰牲口驅趕機構上的,而該待宰牲口驅趕機構位于囚筒的入牛口一端,于是使囚筒增加了待宰牲口驅趕機構的寬度程度的距離(即長度),而該距離為待宰牲口提供了退縮空間(余地),影響牲口的頭部探出卡頸部,最終影響卡頸動作的進行;其五,牲口頭翻轉機構的結構復雜,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翻轉軸卡滯乃至變形的情形。
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進一步的改進,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迫使自后回轉盤進入囚筒后的待宰牲口朝著前回轉盤的宰殺口方向驅趕而藉以阻止退縮并且結構簡練、有利于對進入到囚筒內的待宰牲口的身軀兩側實施有效夾持以縮小空間而藉以防止因待宰牲口頑固扎掙而損及囚筒、有益于保障對待宰牲口的頸脖部位體現理想的平衡卡頸力和有便于消除進入囚筒后的待宰牲口的退縮余地而藉以保障待宰牲口的頭部探出卡頸部位而使卡頸動作順利進行以及有助于簡化牲口頭翻轉機構的結構而藉以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卡滯情形的牲口宰殺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市屠宰成套設備廠有限公司,未經常熟市屠宰成套設備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139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