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10mm以下小顆粒油頁巖冷壓球及采用其煉油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12305.2 | 申請日: | 2012-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183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于昊;于炳正 | 申請(專利權)人: | 于炳正 |
| 主分類號: | C10B53/06 | 分類號: | C10B53/06;C10B53/08;C10B57/04;C10G1/00 |
| 代理公司: | 煙臺信合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7102 | 代理人: | 韓珺 |
| 地址: | 26570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10 mm 以下 顆粒 油頁巖 冷壓球 采用 煉油 方法 | ||
1.10mm以下小顆粒油頁巖冷壓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頁巖冷壓球由10mm以下小顆粒油頁巖添加粘合劑制備而成,冷壓球直徑為20~150mm,強度為80~180kg/cm2;其中,粘合劑占總重量的8~15%,油頁巖原料余量;所述的粘合劑由重量百分比為10~30‰的腐殖酸鈣,20~40‰的高嶺土,0.5~1‰的磷酸鎂,水余量制成。
2.采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10mm以下小顆粒油頁巖冷壓球煉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驟:
A、油頁巖冷壓球制備:
a、粘合劑配制:
在鐵質攪拌容器內加入水,水溫在25℃-35℃時,分別加入腐殖酸鈣、高嶺土、磷酸鎂,邊攪拌邊升溫,溫度升到85-90℃之間,反應1-2小時粘合劑即配制成;按重量百分比所述的腐殖酸鈣10~30‰高嶺土20~40‰,磷酸鎂0.5~1‰,水余量;
b、壓球成型:
在攪拌釜內加入10mm以下小顆粒油頁巖和上述粘合劑,其中粘合劑占10mm以下小顆粒油頁巖和粘合劑的總重量的8-15%,攪拌均勻后進入壓球機壓制成型,成型后在干燥機內烘干脫水(溫度125℃-135℃,時間5小時-7小時),制成油頁巖冷壓球;
B、油頁巖冷壓球煉油:
烘干后的油頁巖冷壓球經皮帶運至干餾爐頂部儲料倉,再通過布料設備進入干餾爐內,進入干餾爐的油頁巖冷壓球先經過陣傘,均勻的從爐中的周邊落下,再通過兩層折流板緩沖下落;由干餾爐下部的水盆不斷的轉動,由排渣機將半焦連續運走,上部新進干餾爐的成型頁巖靠自重緩慢的自然下落;熱的循環瓦斯氣從干餾爐中部拱臺上均布的瓦斯眼及中心供熱裝置進入干餾爐內;
油頁巖從上部干餾段下移的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當溫度升到150℃-180℃時放出頁巖內部吸附氣體,溫度超過180℃時頁巖中有機質開始瀝青、頁巖油和干餾氣;當頁巖繼續升溫達500℃時頁巖中頁巖油基本釋放完畢;此時頁巖通過低溫干餾變成高熱值的頁巖半焦,由爐底水浸滅并放出內部熱量;冷卻后濕半焦由干餾爐底排渣設備排出爐外;
油頁巖干餾產生的油氣經干餾爐頂部陣傘導出管抽出進入集合管;油氣在集合管里被循環水洗滌,再進入洗滌飽和塔繼續洗滌,兩次洗滌過程將干餾油氣中的部分油、塵下來;集合管中的油、水和塵流入集泥罐;洗滌飽和塔中流下的油和水進入洗滌池;在油水分離池中,油和水進行第一次分離;洗滌飽和塔上部洗滌后的部分水與入爐主風換熱后進入洗滌池中;
經洗滌飽和塔洗滌后的瓦斯氣經瓦斯排送機排出后,進入間冷塔進行冷卻;經間冷塔冷卻后的瓦斯氣再經機械式旋捕塔處理,之后瓦斯氣分為三路:一路進入蓄熱式加熱爐作為循環氣加熱;一路作為燃燒瓦斯氣加熱蓄熱式加熱爐;一路用于燃氣鍋爐產蒸汽進行發電;
冷凝回收系統收集下來的油、水和塵進入洗滌池進行第一步分離,分離的油和塵進入集泥罐進行第二次分離,最后進入油水分離池進行第三次分離,經沉降分離后的頁巖油通過油泵送入計量室吊罐,再經沉降脫水后,檢查水分、數量,合格后由送油泵送到工廠成品罐儲存;
洗滌池、集泥罐中分離后水經涼水塔冷卻之后,進入冷凝回收系統循環使用,多余的水送至干餾爐底水盆用于水封;干餾系統中的水都做到內部循環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于炳正,未經于炳正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1230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