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腸粘連的中藥制劑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08985.0 | 申請日: | 2012-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144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愛玉;高燕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愛玉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4 | 分類號: | A61K36/9064;A61P1/00;A61K35/36;A61K35/2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4400 山東省文登***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腸粘連 中藥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腸粘連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腸粘連腸粘連病人多發生于積累手術之后,尤其闌尾炎或盆腔手術后,并發腸粘連的機會最多。腸粘連的嚴重程度,與每個人對腹膜或腸管漿膜的損傷反應的敏感性有關。腸粘連特別病人的臨床現狀,可因粘連程度和粘連部位而有所不同,輕者可無任何不適感覺,或者偶爾在進食后出現輕微的腹痛腹脹等,重者可經常伴有腹痛、腹脹、排氣不暢、噯氣、大便干燥、腹內有氣塊亂竄甚至引發不全梗阻,給患者帶來痛苦。
中醫治療本病,以理氣化滯、補氣健脾、化瘀止痛、軟堅消腫為治則,臨床上常根據不同癥型辨證施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技術上的不足,提供療效好、療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無毒副作用的一種治療腸粘連的中藥制劑。
為了上述目的,一種治療腸粘連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配比的原料藥組成:大黃6~8g、丁香6~10g、枳實6~8g、陳皮6~8g、乳香6~8g、沒藥6~8g、穿山甲4~6g、五靈脂6~8g、蒲黃6~8g、砂仁6~10g、焦麥芽8~12g、玄參8~10g、麥冬6~8g、白術8~10g、茯苓6~8g、當歸8~10g、川芎6~8g、厚樸6~10g、甘草4~6g。
本發明中藥的大黃氣清香,味苦,性寒,歸胃、大腸、肝、脾經。功能主治: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本草新編》:大黃性甚速,走而不守,善蕩滌積滯,調中化食,通利水谷,推陳致新......。現代研究,大黃含有蒽甙,有通便之效,還有大黃鞣酸具收斂性的。丁香味辛,溫,無毒。入胃脾腎經。功能主治:溫中、暖腎、降逆。枳實味苦、辛、寒。歸脾胃肝心經。積滯內停、痞滿脹痛。該品辛行苦降,善破氣除痞、消積導滯。陳皮性溫,味辛、味苦。入脾經、胃經、肺經。功能主治: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用于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乳香辛苦,溫。入心、肝、脾經。功能主治: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珍珠囊》:乳香定諸經之痛。沒藥味苦,平,無毒。沒藥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氣舒筋,配穿山甲,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五靈脂味甘,性溫。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五靈脂苦泄溫通,“通利氣脈”,“通則不痛。”故《本草經疏》謂之“血滯經脈,氣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證,在所必用。”蒲黃性平,味甘。歸肝、心包經。功能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砂仁味辛,性溫。歸脾經、胃經、腎經。功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焦麥芽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功能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玄參味甘、苦、咸,性微寒。歸肺胃腎經。功能主治: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白術苦、甘,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川芎辛溫香燥,功能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安撫神經,正頭風頭痛,癥瘕腹痛。厚樸苦;辛;性溫。脾經;胃經;大腸經。功能主治: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用于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功效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以上諸藥相配,治療該病,相得益彰。
本發明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水煎服。本發明經臨床驗證:本發明中藥治療本病,經統計治愈60例、好轉9例,未愈3例,治愈率83.3%,有效率95.8%,無毒副作用。胃寒者禁用大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病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一種治療腸粘連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按下列配比稱取原料藥物:大黃6~8g、丁香6~10g、枳實6~8g、陳皮6~8g、乳香6~8g、沒藥6~8g、穿山甲4~6g、五靈脂6~8g、蒲黃6~8g、砂仁6~10g、焦麥芽8~12g、玄參8~10g、麥冬6~8g、白術8~10g、茯苓6~8g、當歸8~10g、川芎6~8g、厚樸6~10g、甘草4~6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愛玉,未經王愛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0898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