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熱力采油輔助增效化學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03721.6 | 申請日: | 2012-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436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2 |
| 發明(設計)人: | 崔盈賢;向問陶;張健;趙文森;楊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 |
| 主分類號: | C09K8/584 | 分類號: | C09K8/584;C09K8/592;C09K8/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 |
| 地址: | 10001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力 采油 輔助 增效 化學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稠油增效開采化學劑,具體涉及一種熱力采油輔助增效化學劑。
背景技術
稠油在世界油氣資源中占有較大的比例,我國稠油主要分布在勝利、遼河、河南、新疆及渤海等油田。目前開采稠油主要方法為蒸汽驅和蒸汽吞吐。在常規蒸汽開采過程中,由于稠油與蒸汽密度和粘度的差異,一方面常常導致蒸汽重力超覆和指進,使注蒸汽開采體積波及系數降低。另一方面,即使在蒸汽所波及的區域,由于受巖石-原油-水體系界面特性的影響,有很大一部分稠油不能從巖石表面剝離下來,降低了原油的最終采收率。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發展了熱/化學驅油技術,按應用于油田不同開發時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改善原有技術,在稠油開采初始階段直接應用;另一種是在其他技術應用之后為提高稠油采收率而進行的接替技術。熱-化學采油是改善單一熱采效果的復合技術,目前在陸地油田已現場應用。申請號為200810015696.X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利用油溶性復合降粘劑和二氧化碳輔助水平井熱采開發的熱化學輔助強化蒸汽驅油方法,在稠油油藏油層下部鉆水平井,周期性地將油溶性復合降粘劑、液態二氧化碳和蒸汽以段塞形式順序注入水平井中,經過關井燜井、開井放噴后,在水平井內下泵連續采油。申請號為03137611.8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用于開采稠油的化學熱稠油開采方法,將由一定質量濃度的雙氧水加入適量稠化劑制成的氧化體系藥液和由一定質量濃度的聯氨加入適量稠化劑制成的還原體系藥液按一定比例以段塞的形式注入地層,利用它們在地層中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和氣體利于稠油開采。申請號為93102899.X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用于油田注水井的熱化學助驅劑增注驅油方法,通過向注水井內同時注入亞硝酸鈉水溶液和與之化學物質的量相同的銨鹽水溶液,施工后關井待反應完成再恢復注水,在疏通地層、選擇性調整注水井地層的吸水剖面和提高注水量、增強驅油增加油井產量等方面都具有較明顯效果。申請號為200710003100.X和200610170673.7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用于熱力采油的高效降粘劑和降凝劑。申請號為200910306222.5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稠油熱采封竄劑,用于一些氣竄井嚴重的熱采井實施深部。文獻(曹斌,周長城,盧凱.稠油注蒸汽化學輔助裂解降粘技術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20):64-65)結合曙光地區稠油物性,在催化作用下使注入油層的蒸汽與稠油在分子水平上發生化學變化,改變稠油重質組分含量,有效降低稠油粘度,經過現場應用取得了一定效果。文獻(劉洋.稠油注蒸汽層內化學輔助裂解降粘礦場先導性試驗[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9,(4):74-76)采用了注蒸汽層內化學輔助裂解降粘工藝,在勝利孤東油田2口超稠油井進行了注蒸汽層內化學輔助裂解降粘工藝先導性試驗,結果表明注蒸汽層內化學輔助裂解降粘技術可以取代傳統的蒸汽吞吐熱力采油技術維持正常生產,試驗油井降粘率達80%以上,單井日產油增產60%以上,降粘增油效果明顯。Mbba等人報道在Midway?Sunset油田進行過熱-化學復合采油技術試驗,有80%的試驗井提高了產量。Shedid對使用蒸汽和低濃度堿表面活性劑混合物開采更多原油的優化蒸汽驅工藝進行過探索。
縱觀所有的稠油熱-化學采油技術,加入化學劑后,皆表現出較好的改善單一熱采效果的作用,但目前大多熱采輔助化學劑多與溫度、成本、安全性、可操作性及來源等因素相連,現場應用將會受到一定影響,尤其在運輸便利性、空間或承重、現場安全性或化學劑用量等受限的海上油田或陸地偏遠油田的應用將具有更大的局限性,另外,對溫度有要求的化學劑在遠井地帶因油層熱流體溫度降低時如何確保更持久的發揮輔助熱采增效作用更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因此研究一種價格低廉、來源廣泛、作用時效更持久的稠油熱采輔助增效化學劑是很有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熱力采油輔助增效化學劑。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熱力采油輔助增效化學劑,由組分A、組分B和組分C組成;
所述組分A為石油酸鹽表面活性劑的溶液;所述石油酸鹽表面活性劑的溶液是由稠油與脫酸劑經反應得到的;
所述組分B為碳酸氫銨、碳酸銨、碳酸氫鈉、氯化銨和亞硝酸鈉中至少三種物質組成;
所述組分C為有機金屬鹽或離子液體;
所述增效化學劑中所述組分A的質量百分含量以其中的石油酸鹽表面活性劑計為0.65%~0.8%,所述組分B的質量百分含量為5%~10%,所述組分C的質量百分含量為0.5%~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未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0372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蝸旋式熱交換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臭氧氧化脫色處理裝置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