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自動三維熱壓成型機的成型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02918.8 | 申請日: | 2012-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326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春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安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51/10 | 分類號: | B29C51/10;B29C51/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159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自動 三維 熱壓 成型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熱壓成型機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全自動三維熱壓成型機的成型機構。
背景技術
熱壓成型機俗稱熱熔機,熱熔機通常將工件的被熱熔點熱熔,以使工件與另一物件結合乃是常用的技術,傳統的熱壓機構都是采用手工進料、取料作業,時間比較長,生產率低,同時操作具有危害性。而且一般的熱壓成型機通常采用的熱熔板件的個數僅為一個,這樣加工方式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三維熱壓成型機的成型機構,能夠提高產品與物件融合加工時的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產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全自動三維熱壓成型機的成型機構,包括上端面設有自動旋轉的分度盤的機箱和控制裝置,所述分度盤周圍對應物料盒的位置依次均勻設有自動上料機構、成型機構和自動卸料機構,所述成型機構包括熱壓機構和冷壓機構,所述熱壓機構由熱下壓氣缸和電熱模具組成,電熱模具與熱下壓氣缸的熱下壓桿的下端固定,所述冷壓機構由冷下壓氣缸和水冷模具組成,水冷模具與冷下壓氣缸的冷下壓桿的下端固定。
????優選的是,所述成型機構包括有一個熱壓機構和兩個冷壓機構。
優選的是,所述電熱模具包括下壓板和電熱塊,所述電熱塊為熱電耦組成。
優選的是,所述熱壓機構和第一個冷壓機構與分度盤對應設置有微動開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自動三維熱壓成型機的成型機構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縮短了加工時間、提高產品與物件融合加工時的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產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全自動三維熱壓成型機的成型機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全自動三維熱壓成型機的成型機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和圖2,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提供一種全自動三維熱壓成型機的成型機構,包括上端面設有自動旋轉的分度盤1的機箱和控制裝置,所述分度盤1周圍對應物料盒2的位置依次均勻設有自動上料機構、一個熱壓機構、兩個冷壓機構和自動卸料機構,所述熱壓機構由熱下壓氣缸3和電熱模具4組成,電熱模具4與熱下壓氣缸3的熱下壓桿5的下端固定,電熱模具包括下壓板和電熱塊,所述電熱塊為熱電耦組成,所述冷壓機構由冷下壓氣缸6和水冷模具7組成,水冷模具7與冷下壓氣缸6的冷下壓桿8的下端固定。
所述熱壓機構和第一個冷壓機構與分度盤1對應設置有微動開關9。
??本發明全自動三維熱壓成型機的成型機構的工作過程如下:
A)分度盤1旋轉將放有物料的物料盒2旋轉至熱壓機構的下方,微動開關9觸動,熱壓機構開始工作,熱下壓氣缸3帶動電熱模具4向下壓并與物料盒2壓實,壓實時間為20秒;
B)熱壓機構工作結束,熱下壓氣缸3帶動電熱模具4向上運動,分度盤1旋轉將熱壓后的物料盒2轉到第一個冷壓機構下方;
C)冷壓機構的冷下壓氣缸6帶動水冷模具7向下運動至物料盒2并與之壓實,壓實時間為20秒,第一次冷壓工作結束,冷下壓氣缸6帶動水冷模具7向上運動,分度盤1旋轉將冷壓后的物料盒2旋轉到下一個冷壓機構下方;
D)第二個冷壓機構的冷下壓氣缸6帶動水冷模具7向下運動至物料盒2并與之壓實,壓實時間為20秒,第二次冷壓工作結束,冷下壓氣缸6帶動水冷模具7向上運動,分度盤1旋轉將冷壓后的物料盒2旋轉到自動卸料機構的下方。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安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安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0291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