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與其操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01217.2 | 申請日: | 2012-04-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55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紀宗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香港商燦芯半導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4 | 分類號: | 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揮;田景宜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縣竹北***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相互 電容 型觸控 裝置 與其 操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于一種觸控裝置,特別有關于一種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與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無線移動通訊和信息家電的快速發展與應用,為了達到攜帶更便利、體積更輕巧化以及操作更人性化的目的,許多信息產品已由傳統的鍵盤或鼠標等輸入裝置,轉變為使用觸控面板(Touch?Panel)作為輸入裝置。
目前,觸控面板主要可區分為兩種類型,一為電阻式觸控面板,另一為電容式觸控面板。以電阻式觸控面板而言,使用者需實際施壓于電阻式觸控面板上,以使電阻式觸控面板內部的部份區域導通而產生對應的座標信號,因此電阻式觸控面板的損壞率較高。此外,電阻式觸控面板僅能針對單點壓力進行感測,當受到多點施壓時,電阻式觸控面板將做出錯誤的反應。所以,電阻式觸控面板無法滿足消費者對于產品功能多樣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電容式觸控面板一般會在表面鍍上一層強化玻璃(Cover?Lens),故使用者的手指可以直接在上面觸碰,且不易因使用者施壓不當而損壞,因而電容式觸控面板逐漸受到歡迎。并且,部分電容式觸控面板具有可同時多點觸控的特性,常見電容式觸控面板會使用雙層菱形氧化銦錫(Indium?Tin?Oxide,ITO)架構或菱形氧化銦錫架構使用跨橋方式作成單層。然而,部分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在實現多點觸控的架構上仍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設計上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的問題,本發明在于提供一種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與其操作方法,藉以使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兼具單層結構以及多點觸控的功能。
本發明的一種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墊串列與多個第二電極墊串列。前述第一電極墊串列各自具有多個第一電極墊,其中第一電極墊的面積相等,且每一第一電極墊串列的第一電極墊電性連接。前述第二電極墊串列各自具有多個第二電極墊,而第二電極墊串列的第二電極墊的面積依序遞增,其中每一第二電極墊相鄰于對應的每一第一電極墊。
本發明的一種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依序驅動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的第一電極墊串列的多個第一電極墊以及對應的多個第二電極墊串列的多個第二電極墊,以使第一電極墊與對應的第二電極墊產生多個第一響應信號。依序驅動第二電極墊串列的第二電極墊以及對應的第一電極墊串列的第一電極墊,以使第二電極墊與對應的第一電極墊產生多個第二響應信號。接收第一響應信號以及第二響應信號。依據第一響應信號以及第二響應信號,計算出至少一物體觸控于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的位置。
本發明的一種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與其操作方法,藉由配置具有多個第一電極墊的多個第一電極墊串列以及具有多個第二電極墊的多個第二電極墊串列,且第一電極墊與第二電極墊彼此相鄰排列,而第一電極墊的面積相等,第二電極墊的面積依序遞增。接著,控制單元利用兩階段驅動第一電極墊與第二電極墊,使其產生多個第一響應信號與第二響應信號,并據以計算出至少一物體觸碰于觸控面板的位置。如此一來,可有效達成多點觸控的功能,并精確的判斷出物體觸碰的位置。
有關本發明的特征與實作,茲配合附圖作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另一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又一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又一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本發明的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圖;
圖7為本發明的另一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圖。
其中,附圖標記:
100、300、400????????????相互電容型觸控裝置
110、310、410?????????????????第一電極墊串列
111、112、113、114、115、311、312、313、314、315、411、412、413、414、415??????????????????????????第一電極墊
120、320、420_1、420_2????????第二電極墊串列
121、122、123、124、125、321、322、323、324、325、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香港商燦芯半導體有限公司,未經香港商燦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012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