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油底殼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00778.0 | 申請日: | 2012-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195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杜宇;李亞南;姜維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1/00 | 分類號: | F01M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吳寶泰;何宜章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 機油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發動機動力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油底殼。?
背景技術
發動機油底殼作為發動機潤滑系統中比較重要的零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儲存、提供潤滑油,保障潤滑系統的持續運作。
針對不同發動機,為保障潤滑系統的可靠工作,對油底殼的儲油容積提出了不同需求。而現有技術中,油底殼都是一體成型,油底殼處于發動機的最底端,在整車邊界及油底殼高度的限制下,儲油容積往往是一定的,這就導致現有油底殼不能滿足各種不同的發動機潤滑系統對油底殼儲油容量的需求,導致發動機無法匹配部分整車。
在現有技術中,整車在運行過程中,油底殼內部機油處于振蕩狀態,為避免出現曲柄連桿機構擾打液面現象,通常需要單獨設計擋油板,這就增加了零部件數量,加大了成本。油底殼作為發動機噪音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現有技術中的油底殼的結構、形狀也達不到降噪的目的。而且,現有技術中的油底殼都是經過深拉伸沖壓工藝制造而成,底部薄弱,飛石或磕碰容易導致油底殼破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設計了一種發動機油底殼,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油底殼儲油容量不足、噪聲大、底部強度不足以及需再單獨開發擋油板等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種發動機油底殼,其特征在于:發動機油底殼分多段組成,各段上下依次固定連接形成油腔。
進一步,發動機油底殼分三段組成,包括油底殼上段(1)、油底殼中段(2)和油底殼下段(3),所述油底殼中段(2)寬度大于所述油底殼上段(1)寬度以擴大油腔容積。
進一步,所述油底殼上段(1)是一矩形的盆狀結構,所述盆狀結構最上端的安裝連接面(11)上沖有螺栓孔(111),用來連接發動機缸體或者框架;所述盆狀結構底部設置有一方口通向所述油底殼中段(2)。
進一步,在螺栓孔(111)所處的油底殼上段(1)側壁上設置有圓弧曲面結構(12)。
進一步,所述油底殼中段(2)是一矩形的倒盆狀結構,所述倒盆狀結構的上端面(21)上開有回油孔(211),所述上端面(21)和所述油底殼上段(1)的底部方口固定連接在一起。
進一步,所述油底殼中段(2)側壁表面采用連續圓弧面(22)進行造型。
進一步,所述油底殼下段(3)固定連接在所述油底殼中段(2)的下端,所述油底殼下段(3)最底部設置有放油孔(31)。
進一步,所述油底殼上段(1)、所述油底殼中段(2)和所述油底殼下段(3)分別采用金屬拉伸工藝或金屬沖壓成型工藝制作而成。
進一步,所述固定連接是焊接連接。
該發動機油底殼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發動機油底殼采用分段設計,能夠不受發動機缸體或者框架邊界的限制擴大油腔容積,挺高機油儲量。
(2)本發明由于分段設計,各段的加工避免了深拉伸,各段的側壁能夠實現降噪造型并增加強度,實現油底殼充分降噪的目的。
(3)本發明由于分段設計,各段的加工避免了深拉伸,能夠保障各段各部分厚道均勻,進一步提高了強度,避免飛石或磕碰導致油底殼破壞。
(4)本發明油底殼具備擋油功能,無需再單獨開發、安裝擋油板,減少了零部件數量,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發動機油底殼的結構示意圖Ⅰ;
圖2:本發明發動機油底殼的結構示意圖Ⅱ;
圖3:本發明發動機油底殼的主視圖;
圖4:本發明發動機油底殼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油底殼上段;11—安裝連接面;111—螺栓孔;12—圓弧面結構;2—油底殼中段;21—上端面;211—回油孔;22—連續圓弧面結構;3—油底殼下段;31—放油孔;4—第一焊縫;5—第二焊縫。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至附圖4,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圖1至附圖4示出了一種動機油底殼的結構示意圖,包括油底殼上段1、油底殼中段2和油底殼下段3,上中下三段分別采用金屬拉伸工藝或金屬沖壓成型工藝制作而成,再通過焊接方式進行連接形成油腔,儲存潤滑油。油底殼上段1用于連接布置在油底殼上方的發動機缸體或者框架,油底殼中段2起到擴大油腔容積的功能,油底殼上段1和油底殼中段2之間的連接處具有擋油板的功能,油底殼下段3對油腔進行封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007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齒輪減速箱
- 下一篇:車載語音報警系統和起重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