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同一生物基控制共擠復合薄膜中各層同步降解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00472.5 | 申請日: | 2012-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270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8 |
| 發明(設計)人: | 夏嘉良;高學文;夏瑜;唐敏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圣夏藥品食品包裝新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27/18 | 分類號: | B32B27/18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馬明渡 |
| 地址: | 21532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同一 生物 控制 復合 薄膜 中各層 同步 降解 方法 | ||
1.一種利用同一生物基控制共擠復合薄膜中各層同步降解的方法,該方法針對三層或三層以上結構的共擠復合薄膜,以生物活性添加劑“EcoPure”作為生物基引入共擠復合薄膜的各層中,使共擠復合薄膜獲得生物降解性能,其中,共擠復合薄膜中至少有兩層為不同聚合物,各層聚合物在以下兩類材料限定的范圍中選擇:
第一類材料為下列材料中的一種: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尼龍6;
尼龍6、尼龍66二元共聚物;
尼龍6、尼龍10二元共聚物;
尼龍6、尼龍12二元共聚物;
尼龍6、尼龍66、尼龍12三元共聚物;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苯乙烯;
聚碳酸酯;
聚偏二氯乙烯均聚物;
聚偏二氯乙烯共聚物;
第二類材料為下列材料中的一種,或者一種以上按任意重量比例的混合物:
聚丙烯;
乙烯-丙烯二元共聚物
乙烯-丁烯二元共聚物
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
茂金屬聚丙烯;
聚乙烯;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中密度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鈉、鋅金屬離子型乙烯聚合物;
馬來酸酐接枝改性的低密度聚乙烯基聚合物;
馬來酸酐接枝改性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基聚合物;
馬來酸酐接枝改性的高密度聚乙烯基聚合物;
馬來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丙烯基聚合物;
馬來酸酐接枝改性的乙烯-乙酸乙烯基聚合物;
馬來酸酐接枝改性的乙烯-甲基丙烯酸基聚合物;
其特征在于:
在共擠復合薄膜的結構以及各層聚合物確定的前提下,首先計算出共擠復合薄膜各層碳含量之間的重量比例關系,然后在共擠出制備前的各層聚合物中,以各層碳含量之間的重量比例關系大小為依據來確定各層生物基的添加濃度,以此使共擠復合薄膜的各層降解速率趨于一致;
所述共擠復合薄膜各層碳含量之間的重量比例關系計算方法和步驟如下:
第一步,根據共擠復合薄膜中各層聚合物的化學分子式,分別計算出各層聚合物本身含碳元素的重量百分比,計算公式為:
Z=X×N÷Y×100%???????????????????????????????式(1)
式(1)中:
Z表示某一層聚合物本身含碳元素的重量百分比;
X表示碳原子的原子量;
N表示某一層聚合物化學分子式中的碳原子數目;
Y表示某一層聚合物化學分子式的分子量;
第二步,根據共擠復合薄膜的各層厚度以及各層聚合物密度,分別計算出各層聚合物重量占共擠復合薄膜總重量的重量百分比,計算公式為:
Q=U÷V×100%??????????????????????????????????式(2)
式(2)中:
Q表示某一層聚合物重量占共擠復合薄膜總重量的重量百分比;
U表示某一層聚合物密度與厚度的乘積;
V表示各層聚合物密度與厚度的乘積之和;
第三步,根據共擠復合薄膜中各層聚合物本身含碳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以及各層聚合物重量占共擠復合薄膜總重量的重量百分比,分別計算出共擠復合薄膜的各層碳含量,計算公式為:
M=Q×W×Z????????????????????????????????????式(3)
式(3)中:
M表示某一層的碳含量;
Q表示某一層聚合物重量占共擠復合薄膜總重量的重量百分比;
W表示共擠復合薄膜的總重量;
Z表示某一層聚合物本身含碳元素的重量百分比;
從式(3)中可知,由于相對于各層碳含量中共擠復合薄膜的總重量W為相同數值,因此共擠復合薄膜各層碳含量之間的重量比例關系為:
每層聚合物重量占共擠復合薄膜總重量的重量百分比與每層聚合物本身含碳元素的重量百分比的乘積之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圣夏藥品食品包裝新材料(昆山)有限公司,未經圣夏藥品食品包裝新材料(昆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0047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