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低音拓延的管弦共鳴樂器的實現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00430.1 | 申請日: | 2012-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639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輝;潘曉紅;周和明;程巖;張長生;寧淑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輝 |
| 主分類號: | G10D15/00 | 分類號: | G10D15/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維特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孫麗珠 |
| 地址: | 110034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低音 管弦 共鳴 樂器 實現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弦樂器的實現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管弦共鳴且低音拓延的管弦樂器的實現方法。屬于民族樂器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民族管弦樂隊“交響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低音聲部作為樂隊中音響的支柱,基本節奏的基礎,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雄厚的低音聲部無疑是多聲部音樂中強盛而有力的體現。低音聲部的音響可以使作品的節奏進行更加堅定、突出和明了,它強而有力的共鳴使樂隊整體音響效果得以均衡。低音聲部在一定水平上“駕馭”著樂隊,在樂隊中維持著一種“秩序”,現代民族管弦樂作品日趨龐雜,沒有這種“秩序”,音樂作品的織體很難達到豐滿、立體的藝術效果。所以改革和研發中國民族管弦樂隊低音拉弦樂器是民族管弦樂隊“交響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問題。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樂器制造者、民族樂器演奏家們先后研發和制造出第一代和第二代低音拉弦樂器——“低音二胡”(低胡)和“低音革胡”,這為完善現代意義的民族管弦樂團建制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音頻震動遲緩,音量較小,音色暗啞等因素,仍有不少的民族樂團使用西洋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為民族樂團的低音聲部樂器。這無論從外型還是音色融和性等方面,也都存在著與民族樂團所具有的民族風格極不協調的狀況,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民族樂器“低音化”的問題。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歷史來看,各種樂音樂器都是以單一的形式獨立存在的,或為管樂器,或為弦樂器。而管弦共鳴、合一的民族樂器還不曾有過。在當前中國民族管弦樂器的大家庭中恰恰迫切需要一件集管樂的振奮與弦樂的悠揚于一身的新型民族樂器。
(2)中國民族樂器之間的音色或偏重高音、或偏重中音,相差很大,但對于低音樂器至今沒有相對理想的產品。
(3)在傳統的中國民族管弦樂隊中,因傳統流行單線條的音樂織體,沒有功能和聲,沒有所謂“低音聲部”,因此各種樂器以演奏旋律的為多,也沒有一種專門擔當低音主奏及伴奏角色的樂器。所以民族管弦樂隊在對音樂作品的表現中很難演奏出音色非常融合并具有“交響性”和聲支體語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目前民族低音拉弦樂器存在的音頻震動遲緩,音量較小,音色暗啞,而利用西洋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為整個樂團的低音聲部樂器,這無論從外型還是音色融和性等方面,都存在著與民族樂團所具有的民族風格極不協調的問題,提供了一種低音拓延的管弦共鳴樂器的實現方法,該方法是通過下述步驟實現的:
利用氣鳴樂器聲學原理,設計出管狀琴桿作為主共鳴腔體琴筒的共鳴附腔體;琴弦兩端分別置于管狀琴桿上端和琴筒下端,通過拉動均部于管狀琴桿和琴筒上的琴弦,使主、附共鳴腔體產生立體共振;再通過主、附共鳴腔體表面多方向篆刻出的若干個揚聲口,使音頻得到進一步過濾;琴筒上的震動皮膜采用人造仿聲皮膜設計工藝,琴身整體材料為加強木質密度由紫檀木制成,管狀琴桿與其他民族拉弦樂器形成統一音響品質,實現樂器音質、音量以及音色均衡性,在此基礎上對琴桿頂端加工處理形成鏤空擴散狀,進而使聲音共鳴得到完全釋放,形成低音拓延的管、弦合一的新型共鳴樂器。
本發明的特點及有益效果:
本發明在傳統拉弦樂器聲音共鳴特征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現代樂器聲學理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低音胡琴與革胡將琴筒作為共鳴腔體單一型的結構,突出了主體圓形共鳴腔體(琴筒)與管狀附共鳴腔體(琴桿)產生立體共振設計理念。同時,在主共鳴腔體(琴筒)表面設計出傳統篆刻元素圖案,并在圖案中隱藏若干個揚聲口,使樂器音頻得到進一步的過濾,有效地消減噪音和雜音,從而保證了音質、音量以及音色更加均衡而悠揚。
對有效音域的設定:對有效音域的設定是本課題研制的關鍵,由于現代音樂作品突出體現“交響性”音樂思維與傳統單線條音樂特征有較大的差異,因此,作曲家、指揮家以及演奏者們對樂器音響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經過對低音樂器音頻的科學測算,將命名為“舒格琴”的本發明的音域設定在三個半八度范圍內,即:大字一組、大字組、小字組及小字一組音域范圍內,其中有效演奏音域為C----a2。改善了低音弦樂器音質,使其即可完美融入樂隊,又可以鮮明個性進行獨奏。因此,無論是以六根弦還是以八根弦均可完成幾乎所有音樂作品的演奏需求,而且低音區音色豐滿醇厚且扎實、共鳴振動且穿透力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輝,未經張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004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