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動機的輸入操作桿軸的密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97621.7 | 申請日: | 2012-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344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尾曾洋樹;后藤英之;宮崎學;池町勝敬;山本信裕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久保田 |
| 主分類號: | F16J15/16 | 分類號: | F16J15/16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宋曉寶;郭曉東 |
| 地址: | 日本國大***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動機 輸入 操作 密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的輸入操作桿軸的密封裝置,詳細地說,涉及一種能夠在密封件、軸套或輸入操作桿軸的成形中無需高的尺寸精度,并使密封件的組裝作業簡單,且能夠抑制輸入操作桿軸的滑動阻力增加的發動機的輸入操作桿軸的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存在如下發動機的輸入操作桿軸的密封裝置:在軸套內貫通插入輸入操作桿軸,發動機外側的輸入操作桿軸外端部安裝有輸入操作桿,在發動機內側的輸入操作桿軸內端部安裝有輸出桿,在軸套和輸入操作桿軸之間安裝環狀的密封件(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若采用該種密封裝置,則具有如下優點,即,能夠防止發動機內側的發動機潤滑油從軸套和輸入操作桿軸的間隙漏泄到發動機外側。
但是,在該種密封裝置中,通常,作為密封件采用唇形密封件或O型圈,因此存在問題。
唇形密封件在安裝部的內側具有唇形部,在軸套的密封件安裝槽內壓入固定安裝部,并使唇形部壓接在輸入操作桿軸上,利用唇形部的彈性回復力進行密封。
O型圈是整體能發生彈性變形的擠壓式密封件的一種,嵌合在軸套的密封件安裝槽內,被夾在軸套和輸入操作桿軸之間而使整體發生彈性變形,以利用其彈性回復力使內周部分和外周部分壓接在軸套和輸入操作桿軸上,由此進行密封。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78486號公報(參照圖1)
《問題》若使用唇形密封件,則在密封件或軸套的成形中要求高的尺寸精度。
就唇形密封件而言,將由金屬板等增強的安裝部壓入安裝在軸套的密封件安裝槽內,因而在密封件或軸套的成形中要求高的尺寸精度。
《問題》若使用唇形密封件,則密封件的組裝作業變得復雜。
就唇形密封件而言,需要用夾具將由金屬板等增強的安裝部壓入安裝在軸套的密封件安裝槽內,從而密封件的組裝作業變得復雜。
《問題》若使用O型圈,則容易使輸入操作桿軸的滑動阻力增加。
就O型圈而言,由于使O形截面的外周圓弧部分的1處壓接在軸套上,并使內側圓弧部分的1處壓接在輸入操作桿軸上,因而容易扭曲,容易使輸入操作桿軸的滑動阻力增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動機的輸入操作桿軸的密封裝置,能夠在密封件、軸套和輸入操作桿軸的成形中不需要高的尺寸精度,并使密封件的組裝作業簡單,且能夠抑制輸入操作桿軸的滑動阻力增加。
技術方案1的發明所確定的事項如下。
一種發動機的輸入操作桿軸的密封裝置,如圖1A、圖4A、圖4B或圖5A、圖5B所例示那樣,在軸套1內貫通插入輸入操作桿軸2,在發動機外側的輸入操作桿軸外端部3安裝有輸入操作桿4,在發動機內側的輸入操作桿軸內端部5上安裝有輸出桿6,在軸套1和輸入操作桿軸2之間安裝有環狀的密封件8,其特征在于,
如圖3A~圖3D所例示那樣,作為密封件8,采用整體能發生彈性變形的擠壓式密封件,
密封件8的多處的突端10、10壓接在軸套1和輸入操作桿軸2中的一個上,密封件8的與上述多處的突端10、10相反一側的端12、25壓接在軸套1和輸入操作桿軸2中的另一個上。
技術方案1的發明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1-1》在密封件、軸套或輸入操作桿軸的成形中無需高的尺寸精度。
如圖3A~圖3D所例示那樣,作為密封件8采用整體能發生彈性變形的擠壓式密封件,因而,密封件8或其安裝位置的尺寸的容許范圍變大,在密封件8、軸套1或輸入操作桿軸2的成形中無需高的尺寸精度。
《效果1-2》密封件的組裝作業變得簡單。
如圖3A~圖3D所例示那樣,作為密封件8采用整體能發生彈性變形的擠壓式密封件,因而無需用夾具將密封件8壓入軸套1或輸入操作桿軸2,密封件8的組裝作業變得簡單。
《效果1-3》能夠抑制輸入操作桿軸的滑動阻力的增加。
如圖3A~圖3D所例示那樣,密封件8的多處的突端10、10壓接在軸套1和輸入操作桿軸2中的一個上,密封件8的與上述多處的突端10、10相反一側的端12、25壓接在軸套1和輸入操作桿軸2中的另一個上,因而,密封件8難以發生扭曲,能夠抑制輸入操作桿軸2的滑動阻力的增加。
《效果1-4》密封件對軸套或輸入操作桿軸的密封性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久保田,未經株式會社久保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9762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