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97268.2 | 申請日: | 2012-04-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33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智勇;黃星童 | 申請(專利權)人: | 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鑫成光電(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00 | 分類號: | F21S8/00;F21V8/00;F21V17/00;F21V19/00;F21V7/10;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模組 液晶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液晶顯示裝置因為體積輕薄,占用空間小,輻射小等優點,而逐漸占據了顯示產品的主流,并漸漸代替了傳統的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通常包括一面光源,如背光模組,為液晶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均勻的平面光。
請參閱圖1,是一種現有技術中背光模組的立體示意圖。背光模組1包括一導光板12與三點光源13,每一點光源13具有一出光側面131,該三點光源13并列設置,并具有一致的出光方向。該導光板12包括一出光面121、一與出光面相對設置的底面124及設置于該出光面121與該底面124之間且分別與二者連接設置的入光面123,該導光板12的入光面123正對該三點光源13的出光側面131設置,用于接收該三點光源13發出的光,光進入導光板12后在其內傳播,經由該出光面121出射,用于給液晶面板提供平面光。
該點光源13在工作時散發很多熱量,在二相鄰的點光源13間要設定一定的距離來散熱。而該點光源13受到出光側面131大小的影響,其具有一發光角度。因此,該點光源13與導光板12入光面123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距,才能令二相鄰的點光源13發出的光在進入該入光面123之前或者在進入導光板12的正對液晶面板顯示區的位置之前混合,令該導光板12的出光較為均勻,在出光面121側觀察該導光板12,在靠近該入光面123的位置不會出現明顯的亮暗條紋。然而,隨著產品的日漸小型化,要保證該導光板12的出光面121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只能縮短點光源13與導光板12之間的間距,這樣的設置會導致相鄰的二點光源13發出的光在進入導光板12后靠近入光面123的位置處沒有得到充分的混合,進一步導致在出光面121側觀察該導光板12,在靠近該入光面123的位置出現明顯的亮暗條紋。則該導光板12的出光不均勻。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背光模組出光不均勻的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出光均勻的背光模組。
另,還有必要提供一種使用上述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裝置。
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至少二點光源﹑出光面、位于該至少二點光源與出光面之間的光路中的導光板及反射結構,每一該至少二點光源具有一發光面,該至少二點光源并列設置且發光面設置方向相同,該導光板包括頂面,該頂面包括正對該背光模組出光面的出光區域、該導光板還包括與該出光區域相對設置的底面及連接該出光區域與該底面的入光部,該入光部包括第一連接面、第二連接面及第三連接面,第一連接面及第二連接面分別位于第三連接面的兩側,第三連接面正對至少二點光源的發光面以接收至少二點光源發出的光,該第一連接面的一端與該第三連接面連接,相對的一端與該底面相連,該第二連接面的一端與該第三連接面連接,相對的一端與該出光區域相連,鄰近該出光區域一側的該第二連接面與該第三連接面相對設置,該第一連接面與該第三連接面形成的形狀凹入該導光板內側形成一收容空間用于收容該至少二點光源,該第二連接面上設置該反射結構,經由該第三連接面射入導光板的光經由該第二連接面上設置的反射結構的反射改變了行進路徑,進入該導光板的出光區域與底面之間。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及相鄰該液晶面板且為該液晶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包括至少二點光源﹑出光面、位于該至少二點光源與出光面之間的光路中的導光板及反射結構,每一該至少二點光源具有一發光面,該至少二點光源并列設置且發光面設置方向相同,該導光板包括頂面,該頂面包括正對該背光模組出光面的出光區域、該導光板還包括與該出光區域相對設置的底面及連接該出光區域與該底面的入光部,該入光部包括第一連接面、第二連接面及第三連接面,第一連接面及第二連接面分別位于第三連接面的兩側,第三連接面正對至少二點光源的發光面以接收至少二點光源發出的光,該第一連接面的一端與該第三連接面連接,相對的一端與該底面相連,該第二連接面的一端與該第三連接面連接,相對的一端與該出光區域相連,鄰近該出光區域一側的該第二連接面與該第三連接面相對設置,該第一連接面與該第三連接面形成的形狀凹入該導光板內側形成一收容空間用于收容該至少二點光源,該第二連接面上設置該反射結構,經由該第三連接面射入導光板的光經由該第二連接面上設置的反射結構的反射改變了行進路徑,進入該導光板的出光區域與底面之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前述背光模組的至少二點光源發出的光經由導光板的第三連接面后由設置于該第二連接面的反射結構反射至導光板的出光區域與底面之間的區域內,延長了點光源的光在進入導光板后的傳播路徑,混光效果好,且原背光模組的出光面大小不受影響。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鑫成光電(深圳)有限公司,未經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鑫成光電(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9726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防脫線風箏自動收放線裝置
- 下一篇:小兒用骨科固定夾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