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型地埋式多功能雨水收集利用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96345.2 | 申請日: | 2012-04-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058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慶;劉磊;楊華;李東輝;周玉賢;焦金峰;劉天竹;劉國華;彭桂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慶 |
| 主分類號: | E03F5/10 | 分類號: | E03F5/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140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小型 多功能 雨水 收集 利用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小型地埋式多功能雨水收集利用裝置,重點解決城市水資源匱乏和雨水資源浪費的問題,同時也可減輕由于排洪能力不足而導致的城市內澇,屬于水利、水資源和城市水土保持領域。
背景技術:
淡水資源是人類最寶貴的基本資源之一。雨水是一種最容易獲得的淡水資源,也是一切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的根本來源。
中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屬于缺水地區,70%的大中城市都屬于缺水城市,其中北京是全世界最缺水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資源量已經下降至100立方米左右,遠遠低于國際缺水警戒線。
然而,很多年以來,在城市建設中,人們大量開采地下水資源,造成地下水位不斷下降,甚至枯竭,并由此引發地面沉降等次生災害。城市地面被大量建筑物、硬化地面所覆蓋,使有限的降水通過下水管道直接排向江河,大大削弱了降水對地下水的補給作用,同時增加了江河的防洪壓力。與此同時,很多城市的排洪能力整體或局部偏低,極易發生內澇。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利用綠地促進雨水的蓄滲利用,例如控制綠地高程低于路面、在綠地內建設蓄水池、綠地地下采用透水基質、將排水口的位置從道路移至綠地內等。
目前廣泛應用的蓄水池多采用磚、石砌筑或者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大、造價高、施工周期長,建設及使用極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用地埋式蓄水池將雨季的雨洪水集蓄起來,用于旱季綠地的灌溉、水景觀或者補充地下水,同時減輕城市防洪壓力、減少內澇現象的發生。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減少雨水收集利用設施的占地面積、建設成本和施工周期,減少水泵的配置數量,提高使用效率。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用高強度不透水板材或混凝土材料預制成小型地埋式蓄水池及其附屬構件,用標準管件制成蓄水池的溢流裝置、連通裝置,所有結構均采用預制件或標準件組裝而成;不采用較大尺寸的蓄水池,主要通過小型蓄水池的數量來控制蓄水總量;臨近蓄水池用帶排氣裝置的虹吸管連通,一組連通的蓄水池僅配套一臺水泵。
其中,所述(5)蓄水池主體采用空心球形結構或其它相似結構,內壁光滑或具有輻射狀、網格狀的肋形結構,整體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和承重能力。該空心球形結構可以用兩個空心半球結構組裝,并具有豎向筒狀結構。(14)上半球頂部與(2)豎筒相通,(15)下半球底部可以是球形、平板或者連接一個盆狀集水坑。該豎筒上口附近內壁有一(12)環形支撐托板,其下有4個以上的(13)楔體支撐。
其中,所述附屬構件包括(1)篦子和(4)水生植物種植筐,其中篦子為鏤空的圓形平板,水生植物種植筐的通過(9)豎向格柵將(8)環形頂板與(10)帶洞的圓形底板相連,可懸掛于(2)豎筒口內的(12)環形支撐托板上。
其中,所述溢流裝置為一水平(3)溢流管,安裝于(2)豎筒的中下部,與市政雨水排水主管道連通。該溢流管的深度應大于本發明使用地區的最大凍土深度。
其中,所述連通裝置為標準管件制作的(26)虹吸式連通管,安裝于(5)蓄水池中上部,其頂部中間有(27)排氣裝置。該排氣裝置由一個(28)三通、(29)豎管、(30)排氣閥門、(31)管帽組成,并配置一個檢查井;每個蓄水池通過1-4組連通裝置與其它蓄水池相連。
本發明的蓄水池,半徑以1.5-3米為宜,豎筒的大小以成年人可以順利攀爬進出為宜,配套管件尺寸依據水文計算確定。該蓄水池與鋼筋混凝土蓄水池相比,制作成本可降低50%以上,施工周期可縮短90%以上,便捷實用。
本發明的蓄水池下半部分也可做成空心圓柱形結構,或者同時將上半部分做成圓錐形,以增加有效容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剖面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內部結構軸測圖。
圖4是本發明涉及的雨水篦子軸測圖。
圖5是本發明的植物種植筐軸測圖。
圖6是本發明的蓄水池豎筒內部結構圖。
圖7是本發明的空心球形蓄水池上、下半球及其接口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蓄水池上、下半球栓接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的連接蓄水池上、下半球的防水膠圈及其接口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的安裝于管件和蓄水池連接處的防水膠圈及其截面圖。
圖11是本發明的連通裝置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的連通管排氣裝置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的應用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的連通管栓接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慶,未經王慶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9634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發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薄膜晶體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