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客車座椅框架及其制造方法與客車座椅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92956.X | 申請日: | 2012-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328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15 |
| 發明(設計)人: | 權高峰;李瑞淳;張英波;劉雪生;丁濤;馬作坡;楊超凡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華盛榮鎂業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N2/68 | 分類號: | B60N2/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余麗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客車 座椅 框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客車結構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客車座椅框架及其制造方法與客車座椅。
背景技術
客車座椅是客車上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參見圖1,現有的客車座椅包括座椅框架1、靠背組成2、坐墊組成3以及座椅腿4。其中,座椅框架1包括靠背支撐板11和坐墊支撐板12,兩者呈一定的角度且焊接固定連接,比如95°??勘辰M成2包括靠背外殼21和靠墊22。坐墊支撐板12下方經由座椅腿4固定在客車的地板上。坐墊支撐板12上部固定有坐墊組成3??勘持伟?1上固定有靠背外殼21,靠背外殼21和靠背支撐板11共同支撐靠墊22。
座椅框架1的主要材料為鋁合金,靠背外殼21的主要材料也為鋁合金,靠墊22和坐墊組成3的主要材料為有機材料。座椅框架1和靠背外殼21由鋁合金鑄造件和鋁合金擠壓型材制成,用于承受載荷。
上述材質的客車座椅性能能夠滿足大部分客車的使用要求,但是對于時速在250km/h以上的高速客車,尤其是250km/h-300km/h以上高速動車組,上述材質的客車座椅的強度有待進一步提高、質量有待進一步減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客車座椅框架及其制造方法與客車座椅,用于優化現有客車座椅的性能,使其滿足高速列車的使用要求。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客車座椅框架,包括靠背支撐板和坐墊支撐板,其中,
所述靠背支撐板和坐墊支撐板一體壓鑄成型。
如上所述的客車座椅框架,優選的是,
所述靠背支撐板為鎂合金壓鑄成型的靠背支撐板;
所述坐墊支撐板為鎂合金壓鑄成型的坐墊支撐板。
如上所述的客車座椅框架,優選的是,所述鎂合金為AZ80、AZ91D或AM60等鑄造鎂合金。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客車座椅框架制造方法,其中,包括:
將鎂合金壓鑄,以形成一體的靠背支撐板和坐墊支撐板;
對所述一體的靠背支撐板和坐墊支撐板進行熱處理;
對所述一體的靠背支撐板和坐墊支撐板進行機加工;
對所述一體的靠背支撐板和坐墊支撐板進行表面防護處理。
如上所述的客車座椅框架制造方法,優選的是,
所述熱處理為下述操作的其中之一:去應力退火、成分均勻化退火、人工時效、固溶處理或淬火后人工時效。
如上所述的客車座椅框架制造方法,優選的是,
所述機加工為使用銑床、車床或磨床對所述一體的靠背支撐板和坐墊支撐板進行加工。
如上所述的客車座椅框架制造方法,優選的是,
所述表面防護處理為下述操作的其中之一:陽極氧化、陽極氧化后噴塑、噴漆、微弧氧化、微弧氧化后噴漆、微弧氧化后噴塑、化學鍍金屬、金屬鍍金屬、熱噴涂鋁或冷噴涂鋁。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客車座椅,包括靠背組成、坐墊組成以及座椅腿,其中,還包括本發明任一所述的客車座椅框架。
如上所述的客車座椅,優選的是,
所述靠背組成包括靠背外殼和靠墊;
所述靠背外殼為鎂合金材質的靠背外殼;
所述座椅腿為鎂合金材質的座椅腿。
本發明提供的客車座椅框架及其制造方法與客車座椅,其客車座椅框架性能穩定,剛度和強度都優于現有的客車座椅框架,質量比現有座椅框架小30~35%,使用安全性也更高,能夠滿足高速列車,尤其是高速動車組的使用需求和輕量化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客車座椅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客車座椅框架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b為圖2a的主視圖;
圖2c為圖2a的俯視圖;
圖2d為圖2a的左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客車座椅框架制造方法流程圖;
圖4a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客車座椅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b為圖4a的主視圖;
圖4c為圖4a中靠背外殼的立體示意圖;
圖4d為圖4c的主視圖;
圖4e為圖4c的俯視圖;
圖4f為圖4c的左視圖;
圖4g為圖4a中底座型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座椅框架;???2-靠背組成;???3-坐墊組成;
4-座椅腿;?????11-靠背支撐板;12-坐墊支撐板;
21-靠背外殼;??22-靠墊;??????5-客車座椅框架;
51-靠背支撐板;52-坐墊支撐板;6-靠背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華盛榮鎂業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未經北京華盛榮鎂業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9295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水污分離裝置
- 下一篇:β型塞隆、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的發光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