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視音頻傳輸系統及其視音頻流分發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91300.6 | 申請日: | 2012-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651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成;徐獻靈;龍諾春;張文梅;楊新盛;徐存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白云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4N21/262 | 分類號: | H04N21/262;H04N21/266;H04N21/437;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楊曉松 |
| 地址: | 51045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互聯網 音頻 傳輸 系統 及其 分發 方法 | ||
1.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視音頻傳輸系統,包括前端子系統、客戶端子系統、互聯網,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心服務平臺;所述中心服務平臺包括
前端應用服務器:用于保障系統安全,和前端子系統交互信息并且轉發信息;
AAA服務器:用于接收來自客戶端應用服務器的退出消息,接收并處理計費,在認證命令后返回相應的處理結果;
存儲子系統:用于記錄錄像,并對記錄的錄像進行管理,將記錄的錄像存儲到硬盤;處理來自客戶端應用服務器的錄像回放命令,將錄像文件轉成視音頻流上傳給分發子系統,由分發子系統分發給客戶端子系統;
控制服務子系統:用于接受來自客戶端應用服務器的控制信息,然后轉發給前端應用服務器;接受由前端應用服務器返回的處理結果信息,并且轉發給客戶端應用服務器;
分發子系統:用于處理來自前端子系統的視音頻信號,根據調度信息轉發給相應的客戶端子系統;用于處理來自客戶端應用服務器的錄像命令和定時報警錄像,并且通知存儲子系統,同時將視音頻流分發到存儲子系統;
告警服務子系統:用于接受來自前端應用服務器的告警,以電子郵件、短消息方式通知相關人員,并分發給當前具備相應權限的在線用戶;接受告警信息取消的控制;將未查看的新告警信息推送給新上線有權限用戶;并支持告警信息的查詢和瀏覽;
平臺管理子系統:用于實現網絡管理、日志管理和系統管理;
業務管理子系統:用于處理與平臺管理子系統相關的業務,提供客戶端子系統視音頻本地存儲;提供用戶賬號、口令登權限控制界面;提供多級區域、機構的設置;提供用于開戶和注銷的業務管理界面;
調度子系統:用于根據當前客戶端子系統使用情況對分發子系統的視音頻流進行合理調度,接收由客戶端子系統發送給客戶端應用服務器的視音頻請求命令,并將視音頻請求命令發送給前端應用服務器;根據當前系統的使用情況要求前端子系統上傳視音頻流;
客戶端應用服務器:用于轉發客戶端子系統的接入認證請求,監視接入客戶端子系統的退出情況并產生退出消息;向客戶端子系統回傳權限范圍內的重要數據;用于轉發客戶端子系統請求、指令和消息給目標設備;向用戶回傳指令轉發的操作結果;接收并處理來自客戶端子系統的操作命令,提交平臺管理子系統操作系統日志;
所述業務管理子系統、告警服務子系統、平臺管理子系統、調度子系統、控制服務子系統和AAA服務器分別與前端應用服務器、客戶端應用服務器、分發子系統以及存儲子系統信號連接,所述前端應用服務器與前端子系統信號連接,前端子系統和客戶端子系統信號連接,客戶端子系統與客戶端應用服務器信號連接,所述存儲子系統、前端子系統以及客戶端子系統分別與分發子系統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聯網的視音頻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子系統和客戶端子系統分別通過互聯網和中心服務平臺相連接,所述客戶端子系統用于顯示相應區域內能夠提供服務的前端子系統,并對前端子系統進行控制操作。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互聯網的視音頻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聯網為基于IP承載的網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聯網的視音頻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子系統包括攝像機、云臺、視音頻服務器和報警輸入輸出裝置,所述前端子系統用于視音頻信息、告警信息、控制信息的獲取、緩存、編碼和轉發。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聯網的視音頻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戶端子系統包括實時、歷史視音頻數據的解碼播放器、用戶管理界面、業務開通和管理界面、系統維護界面和報警顯示界面,所述的客戶端子系統包含一個或多個客戶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聯網的視音頻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業務管理子系統、告警服務子系統、平臺管理子系統、調度子系統、控制服務子系統、AAA服務器、分發子系統、存儲子系統、前端應用服務器以及客戶端應用服務器之間均通過中間件實現通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白云學院,未經廣東白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9130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有抗腫瘤活性的鉑(II)配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超薄鋰離子電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