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酸性高砷廢水的耦合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90680.1 | 申請日: | 2012-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030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生祥;夏啟斌;陳荔;馬力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明燈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C02F103/16;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專利事務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酸性 廢水 耦合 處理 方法 | ||
1.一種酸性高砷廢水的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處理步驟:
(1)、沉淀硫酸根:往含砷廢水中加入石灰乳,中和含砷廢水中的硫酸根,pH調節至1-2,過濾分離出石膏成分,濾液進入下一步驟;
(2)、氧化沉淀:使用堿性沉淀劑對上一步驟的濾液進行處理,將pH調至10-12,同時加入氧化劑將廢水中的As3+氧化成As5+形成鈣砷渣;
(3)、初級斜板沉降分離:將鈣砷渣與廢水分離,鈣砷渣壓濾后進行氧化焙燒;
(4)、氧化攪拌:向上一步驟分離的廢水再次添加石灰或石灰乳調節pH至11-13,同時繼續加入氧化劑進一步將廢水中的As3+氧化成As5+形成鈣砷渣;
(5)、次級斜板沉降分離:將鈣砷渣與廢水分離,鈣砷渣部分返回步驟(2)作為晶種參與氧化沉淀反應,廢水進入下一步驟處理;
(6)、鐵鹽混凝:加入無機混凝劑進行攪拌,調節pH至6-9,再加入有機絮凝劑,砷渣開始絮凝;
(7)、氣浮分離:對上一步驟生成物進行氣浮分離,壓力為0.4-0.5MPa,溶氣水的回流比為20%-50%,加入表面活性劑,通過氣浮過程中在含砷污水中引入大量微小氣泡,氣泡通過表面張力粘附于懸浮物上,形成整體比重小于1的狀況,根據浮力原理浮至水面,實現固液分離,出水排放,氣浮分離得到的砷渣返回步驟(4)作為晶種參與氧化攪拌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的堿性沉淀劑為氧化鈣或氫氧化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或步驟(4)中的氧化劑為氯酸鈉、芬頓試劑、次氯酸鈣或二氧化氯中的任何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的氧化劑與處理廢水中砷含量的摩爾比為1-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返回步驟(2)的鈣砷渣比例為步驟(5)生成鈣砷渣總重量的10%-5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的無機混凝劑為聚合硫酸鐵或聚合氯化鐵,所述無機混凝劑與廢水中砷含量的摩爾比為15-2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的有機絮凝劑為陽離子型或非離子型聚丙烯酰胺中的任一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加入的有機絮凝劑用量為該步驟中每噸初始反應廢水使用100-200g。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的表面活性劑為十二烷基硫酸鈉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中的一種;所述表面活性劑用量為該步驟中每噸初始反應物使用1-3g。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氧化焙燒中的焙燒裝置采用回轉爐,氧化焙燒溫度在800-1000℃之間,焙燒時間為2-3h,在焙燒過程中通過自然進風或主動送風的方式吹入空氣或氧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明燈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明燈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9068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