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海上石油平臺廢棄結構配置及布設人工魚礁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89607.2 | 申請日: | 2012-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990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鄭西來;鄭亞男;高增文;張玉香;董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聯智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楊秉利 |
| 地址: | 266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海上 石油 平臺 廢棄 結構 配置 布設 人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海產品人工增殖放流及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人工魚礁配置及其布設方法,特別是一種利用海上石油平臺廢棄結構配置及布設人工魚礁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海參、鮑魚等海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天然海產品資源量已明顯下降,現有技術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來改善海產品的供需矛盾:一是規模化人工養殖,但因人工養殖自身污染嚴重,高密度養殖導致的病害頻發使養殖海產品品質退化,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制約了人工養殖的發展。二是人工增殖放流,人工增值放流是通過在天然海域投放人工魚礁的方法建設適宜海洋生物棲息生長的生態環境,并可通過增殖天然海藻來擴大海珍品的食物來源,為海珍品提供索餌場、庇護所,這樣增殖的海珍品品質較高,因此,人工增殖放流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目前用于人工增殖放流的人工魚礁都是在工廠制造好后投放到海域的,有混凝土礁、料石礁、鋼制魚礁、木竹制魚礁及工程塑料魚礁等。
另一方面,我國海域存在多處退役石油鉆井平臺,這些石油鉆井平臺的固定結構長期存在于海洋環境中,各種海洋生物得以不斷附著、生長、繁殖,使平臺及其附屬裝置周圍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生態系統,從而使平臺具有了一定的生態功能,成為海洋魚類優良的索餌和棲息場所。而我國對海上退役平臺的處置目前還只限于平臺拆除,處置方案和技術方法單一,不僅需要應對較高的技術難度、施工作業風險和環境風險,同時涉及調配多種海上工程設備,拆除過程往往會產生巨額的成本費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海上石油平臺廢棄結構配置及布設人工魚礁的方法,使海上退役石油平臺廢棄結構成為人工增殖放流的人工魚礁群,在降低海上退役石油平臺處置過程所產生的經濟成本、環境成本和能源耗費的同時,漁業增殖功能得到更大的發揮。
為實現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海上石油平臺廢棄結構配置及布設人工魚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上石油平臺廢棄結構包括退役平臺及其附屬設備與設施,將所述退役平臺作為人工魚礁的中心框架,在其外圍配置由魚礁單體、廢棄混凝土構造物以及報廢船只形成的單位魚礁,組成魚礁群,由退役平臺改建的至少兩個魚礁群沿各獨立的退役平臺之間的棧橋走向組成魚礁帶。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的魚礁單體包括管狀鋼筋混凝土魚礁與立方體型框架式鋼筋混凝土魚礁堆疊組成。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海上退役平臺廢棄結構的附屬設備與設施包括廢棄的板件、管件和容器,對其中表面積和空方體積較大的板件、管件、箱式容器,經清洗達到安全環保標準后直接作為魚礁單體投放;對其中表面積和空方體積較小的管件構件,進行切割、焊接成魚礁單體后投放。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管件構件焊接成的魚礁單體是四棱臺形魚礁單體,四棱臺形魚礁單體為空心框架結構,上、下底面為正四邊形框架,且上底面積小于下底面積,構成各棱的管件截面相等。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廢棄混凝土構造物包括混凝土電桿、水泥板及無規則形狀的水泥材料和石塊,單件重量不小于200kg。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報廢船只的長度為10m以上的報廢漁船以及拖帶的鋼質結構、水泥結構;在投放前,先拆除主、副桅桿和航行設施、通訊設備、動力傳動裝置及其他影響礁體的結構和設備,保留駕駛臺,再經過油污清理和修補處理。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海上石油平臺廢棄結構布設人工魚礁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將所述退役平臺作為人工魚礁的中心框架,在其四周布設至少3個單位魚礁,組成魚礁群;
(2)、單位魚礁的布設:
A、廢棄混凝土構造物作為魚礁單體最先投放在單位魚礁區域的底層;
B、直接投放或加工后投放的海上退役平臺附屬設備與設施,在最靠近退役平臺位置的安全距離投放;
C、在退役平臺外圍,先布設立方體型框架式鋼筋混凝土魚礁單體,且與退役平臺之間留出至少2-3個管狀鋼筋混凝土魚礁單體的間隔;
D、管狀鋼筋混凝土魚礁單體由直徑和長度相等的鋼筋混凝土管堆疊投放,整體呈帶狀環繞于退役平臺與立方體型框架式鋼筋混凝土魚礁單體之間;
E、最后在立方體型框架式鋼筋混凝土魚礁單體外圍投放報廢船只;
(3)、由退役平臺改建的至少3個魚礁群沿各獨立的退役平臺之間的棧橋走向組成魚礁帶;在集中采油區,由退役平臺改建的至少3個小型魚礁帶,形成大型魚礁帶。
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大學,未經中國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960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提供實時數據的系統和方法
- 下一篇:用于透地通信的系統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