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中空送料摩擦頭及金屬材料表面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87902.4 | 申請日: | 2012-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323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15 |
| 發明(設計)人: | 黃永憲;王天昊;呂世雄;萬龍;劉會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K20/12 | 分類號: | B23K20/12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劉同恩 |
| 地址: | 15000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空 摩擦 金屬材料 表面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攪拌摩擦焊的摩擦頭及焊接方法,尤其是一種利用攪拌摩擦加工制備金屬材料表面復合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對于結構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項重要需求是使材料在滿足高塑、韌性的前提下,具有高硬度、高耐磨度等特點。這對于組分均一的材料來說是難以實現的,硬度、耐磨度的提高就會不可避免地使材料的塑韌性下降。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可以在具有高塑、韌性的金屬材料表面進行增強相為硬質陶瓷顆粒的表面復合材料,這樣就能夠在保持基體高塑、韌性的前提下,得到表面硬度高、耐磨度高的材料。但目前金屬基表面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大都工藝復雜,成本高昂。
攪拌摩擦加工(FSP)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材料微觀結構改性技術,已被成功應用到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制備上。所謂攪拌摩擦加工(FSP),即是將高速旋轉的加工頭壓入材料表面毫米級深度,并沿材料表面方向行進,造成材料表面發生劇烈的塑性變形、混合和溫升,從而實現表面材料的密化、細化和均勻化。
將FSP應用到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制備上,其主要制備方法是將增強相顆粒預置在金屬板材中,再進行攪拌摩擦加工。實驗表明,顆粒的預置方式對于其在基體中的分布均勻性有極大影響。目前報導的預置方式有以下幾種:(1)、將增強相顆粒直接鋪在板材表面,這種方法簡單、高效,但顆粒極易飛濺。(2)、在板材表面開一道具有一定寬度、深度的凹槽,再在其中添加增強相顆粒并壓實,最后沿其長度方向進行攪拌摩擦加工。這種方法的主要問題在于隨著攪拌針沿凹槽前進,凹槽內預置的增強相顆粒容易從槽內溢出。為了解決該問題,可在凹槽上加一層金屬蓋板,或者使用無攪拌針的加工頭在凹槽上進行表面預處理,將增強顆粒封在凹槽中,防止后續加工時顆粒溢出。(3)、在緊貼金屬板的下方,鉆一平行于表面的深孔,在孔內裝入增強相顆粒,并沿孔的深度方向進行攪拌摩擦加工。(4)、在材料表面開一系列點陣規律排布的盲孔,并將增強相預置在孔中,最后進行攪拌摩擦加工。
上述四種預置方式中,(1)的增強相分布均勻性較差,(2)、(3)的增強相分布均勻性有所改善,但仍不理想,(4)的增強相分布均勻性顯著提高。分析可知:(1)的增強相分布均勻性差不難理解,在加工過程中大量顆粒會發生飛濺,不能很好地被加工頭攪入基體內。(2)、(3)方式進行增強相預置時,即使不發生增強相顆粒的飛濺,攪拌針在將增強顆粒攪入基體的同時,也會將前方預置的顆粒向前推進、堆積,進而造成基體中增強相顆粒分布不均。以(4)方式進行顆粒預置,顆粒被離散地固定在各盲孔中,加工時就不會發生增強顆粒的推移,因此其增強相分布最為均勻。但由于(2)、(3)、(4)三種預置方法的工作量都很大,不適合實際生產應用中推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解決FSP應用到金屬基復合材料的制備上,需將增強相預置在待加工件中,導致待加工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顆粒的飛濺及推移,使得增強相分布不均的問題,提供一種中空送料摩擦頭及金屬材料表面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摩擦頭包括攪拌摩擦體和輔助送料裝置,攪拌摩擦體由上圓柱體和下圓柱體組成,所述上圓柱體和下圓柱體上下設置且制成一體,所述上圓柱體的直徑小于下圓柱體的直徑,上圓柱體的外表面上設有夾持面,所述下圓柱體的下端面為外邊緣高于中心的凹形軸肩面,所述上圓柱體和下圓柱體沿軸線設有孔道,所述孔道由上至下分為三段,分別為上孔道、中孔道和下孔道,上孔道的內徑與下孔道的內徑相同,中孔道的內徑小于上孔道的內徑,所述下圓柱體上沿徑向設有一橫向通孔,橫向通孔與下孔道相通,所述橫向通孔的兩端分別設有與橫向通孔同軸且相通的軸承凹槽,增強相添加裝置由遙控微型電動機、轉軸、兩個轉動軸承和數個扇葉組成,所述轉軸設置在橫向通孔中,轉軸的兩端分別設置在兩個轉動軸承中,每個軸承凹槽裝有一個轉動軸承,數個扇葉位于下孔道中,且數個扇葉均布安裝在轉軸上,轉軸的輸入端與遙控微型電動機的輸出軸連接,遙控微型電動機固裝在下圓柱體的外表面上。
本發明的方法是通過以下步驟實現的:
步驟一、確定摩擦頭的幾何尺寸:根據待處理工件一次表面復合材料化的寬度確定摩擦頭軸肩的直徑D,摩擦頭軸肩的直徑D與一次表面復合材料化的寬度相等,確定下孔道3-3的內徑為0.5D~0.25D,凹形軸肩面的外邊緣比凹形軸肩面的中心高0.1mm~1mm;
步驟二、添加增強相顆粒:向上孔道加入增強相顆粒,將上孔道填滿;
步驟三、調整摩擦頭的傾斜角:調整摩擦頭的傾斜角即摩擦頭的中心軸線與待處理工件法線的夾角,調整該夾角為0°~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790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帶旋鈕的機械手控制器
- 下一篇:一種工具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