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火法脫砷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87000.0 | 申請日: | 2012-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187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汪錦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川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15/14 | 分類號: | C22B15/14;C22B30/04 |
| 代理公司: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專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李子健 |
| 地址: | 737103***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火法 方法 | ||
技術領域
一種火法脫砷的方法,涉及一種對電解液進行誘導脫銅脫砷產生的雜銅板中砷的脫除方法。
背景技術
在陰極銅電解生產過程中,一方面由于電解液中銅離子濃度會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由于銅陽極板中砷含量較高,隨電解的進行,電解液中砷含量也會越來越高,為了保證銅離子濃度符合工藝條件和陰極銅板砷不超標,必須定期對電解液進行誘導脫銅脫砷,由此產生大量的雜銅板。而這些雜銅板中除主體是銅外,還含有約1%~3%的砷,為了變現這部分雜銅板,只得再進入火法進行熔煉,雖然在熔煉過程中砷能揮發一部分,但不能降低的很多,給后續電解還是帶來砷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有效使雜銅中砷含量,砷的脫除率高,滿足后續電解要求的脫除雜銅板中砷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火法脫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脫除過程是將雜銅板熔化后,加入生石灰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白渣,將生成的白色渣分離而脫砷。
本發明的一種火法脫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生石灰的重量為雜銅板重量的2%~5%。
本發明的一種火法脫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碳酸鈉的重量為雜銅板重量的0.2~0.4%。
本發明的一種火法脫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應的時間為20~40min.。
本發明的一種火法脫砷的方法,把雜銅板熔化后,加入生石灰和碳酸鈉反應,砷進入形成的渣中分離脫去,通過這種熔煉過程中脫砷的方法,可以使雜銅中砷含量降低到0.2%以下,砷的脫除率達到90%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火法脫砷的方法,在把雜銅板熔化后,按雜銅重量的2~5%加入生石灰和0.2~0.4%的碳酸鈉,用銅棒攪拌,停止攪拌后,加入的生石灰及碳酸鈉形成的含砷渣會慢慢浮到熔體表面,形成白色的渣,通過扒渣,把這部分白色渣取出來,雜銅中砷含量降低到0.2%以下,砷的脫除率達到90%以上。
實施例1
100kg中頻爐中投入約80kg雜銅,加熱完全熔化后,加入16kg生石灰和1.6kg碳酸鈉,用銅棒攪拌,等熔體表面浮起白色渣并不再增多時,把這部分白色渣扒出來,取樣水淬后分析其中砷含量,砷含量為0.18%。
實施例2
100kg中頻爐中投入約80kg雜銅,加熱完全熔化后,加入24kg生石灰和1.6kg碳酸鈉,用銅棒攪拌,等熔體表面浮起白色渣并不再增多時,把這部分白色渣扒出來,取樣水淬后分析其中砷含量,砷含量為0.18%。
實施例3
100kg中頻爐中投入約80kg雜銅,加熱完全熔化后,加入40kg生石灰和1.6kg碳酸鈉,用銅棒攪拌,等熔體表面浮起白色渣并不再增多時,把這部分白色渣扒出來,取樣水淬后分析其中砷含量,砷含量為0.16%。
實施例4
100kg中頻爐中投入約80kg雜銅,加熱完全熔化后,加入40kg生石灰和1.6kg碳酸鈉,用銅棒攪拌,等熔體表面浮起白色渣并不再增多時,把這部分白色渣扒出來,取樣水淬后分析其中砷含量,砷含量為0.15%。
實施例5
100kg中頻爐中投入約80kg雜銅,加熱完全熔化后,加入40kg生石灰和2.4kg碳酸鈉,用銅棒攪拌,等熔體表面浮起白色渣并不再增多時,把這部分白色渣扒出來,取樣水淬后分析其中砷含量,砷含量為0.12%。
實施例6
100kg中頻爐中投入約80kg雜銅,加熱完全熔化后,加入40kg生石灰和3.2kg碳酸鈉,用銅棒攪拌,等熔體表面浮起白色渣并不再增多時,把這部分白色渣扒出來,取樣水淬后分析其中砷含量,砷含量為0.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川集團有限公司,未經金川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70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