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體化沉淀澄清池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86196.1 | 申請日: | 2012-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03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剛;李小軍;岳祖巖;王小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甘肅金橋給水排水設計與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02 | 分類號: | B01D21/02;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蘭州振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張真 |
| 地址: | 73003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體化 沉淀 澄清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沉淀澄清池處理工藝,尤其涉及北方地區高濁度水用作娛樂景觀用水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景觀用水通常包括住宅小區的人工水景、公園湖、城市小型河道等,都是露天地表水,且大多是人造水體,自凈能力極端低下,非常容易受到污染。
我國北方河流流域水量小,汛期較短,含沙量較大,濁度高,水污染嚴重。目前,高濁度水用作景觀用水處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水體流動性差,混濁,色度高,濁度高,藻類泛濫,池底黑臭等,影響水面景觀;同時,加設土建施工,機房管網,需單獨建筑水處理廠,占地面積大;后期實際運行過程中,還需配置專業管理、技術人員,要求及時清理污泥,操作復雜,費用高。
沉淀池有各種不同的用途。如在曝氣池前設初次沉淀池可以降低污水中懸浮物含量,減輕生物處理負荷;在曝氣池后設二次沉淀池可以截流活性污泥。此外,還有在二級處理后設置的化學沉淀池,即在沉淀池中投加混凝劑,用以提高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能被氧化的物質和產色物質等的去除效率。澄清池主要作用即:混凝、沉淀、過濾、消毒。
高濁度水凈化水處理技術方案目前在工藝技術上可采用:沉淀、澄清、過濾工藝技術。針對景觀用水水質要求,作為景觀用水,主要控制水的感官指標,即主要為濁度和色度。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運行費用較高,還需配備專業管理人員,及時清理污泥。
目前一般水處理技術主要為分散式,即絮凝、沉淀、澄清等水處理單元均是以單個構造形式出現,此類技術形式主要用于工業企業及其它水廠類單體構筑物,其目的是由于該類水廠對出水水質要求較高,同時處理水量較大,因此各單元獨立建設。此類水廠一般占地面積較大,需用占地類型條件高、占地面積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避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一體化沉淀澄清池。本發明使處理后的出水水質滿足娛樂景觀用水水質相關分類標準,避免水資源的大量浪費。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一體化沉淀澄清池,其主要特點是在同一池內包括有網格反應單元,沉淀單元,澄清單元,所述的網格反應單元包括有在池體前端進水口處設有網格絮凝反應池,在網格絮凝反應池的一側設有排泥井,另一側設有配水槽;所述的沉淀單元包括有集泥坑、沉淀區,集泥坑與沉淀區相連通;在集泥坑、沉淀區的上方設有刮吸泥機,集泥坑與配水槽相連通,在集泥坑內設有排泥管。
所述的一體化沉淀澄清池,所述的澄清單元包括有澄清區,在澄清區的下部設有V形積泥槽,槽內設有澄清區排泥管,在澄清區的中部設有斜管,在斜管與V形積泥槽之間有澄清區進水孔與沉淀區連通;在澄清區的上部設有澄清區集水槽并與澄清區集水池連通,在澄清區集水池上設有出水管。
所述的一體化沉淀澄清池,所述的進水口設于河道上游。
所述的一體化沉淀澄清池,所述的網格絮凝反應池為豎井流式,絮凝時間為15~30min,豎井平均流速:前段和中段為0.15~0.10m/s,末段0.15~0.12m/s。
所述的一體化沉淀澄清池,所述的沉淀區,沉淀區的沉淀時間為2.0~3.0h,沉淀區的每格寬度為4~10m,長寬比≥5。
所述的一體化沉淀澄清池,所述的澄清區,澄清區的沉淀時間為0.5~1.0h,澄清區的每格寬度與沉淀區相同,澄清區安裝斜管。
排泥可采用刮吸泥機排泥、靜壓排泥或泥漿泵提升排泥多種方式排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設計合理,結構緊湊。一體化沉淀澄清池工藝是針對高濁度河水作為景觀用水專門提出的具有十分針對性及適用性的工藝。該工藝不同于市政及工業水廠的工藝設計,相對于市政及工業水廠具有工藝簡潔、設計緊湊、運行費用低等優勢條件。是針對景觀用水處理的合理、可行建設工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剖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示意及管路平面布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之最佳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1,見圖1,圖2,一種一體化沉淀澄清池,在同一池內包括有網格反應單元,沉淀單元,澄清單元,所述的網格反應單元包括有在池體前端進水口2處設有網格絮凝反應池1,在網格絮凝反應池1的一側設有排泥井12,另一側設有配水槽3;所述的沉淀單元包括有集泥坑4、沉淀區5,集泥坑4與沉淀區5相連通;在集泥坑4、沉淀區5的上方設有刮吸泥機13,集泥坑4與配水槽3相連通,在集泥坑4內設有排泥管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甘肅金橋給水排水設計與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未經甘肅金橋給水排水設計與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61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遮陽篷
- 下一篇:一種從杜仲葉快速純化桃葉珊瑚甙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