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緩沖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85414.X | 申請日: | 2009-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090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蔡鴻杰;林育信;陳忠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F1/56 | 分類號: | G05F1/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慧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于淼;張一軍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科***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緩沖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緩沖電路,更具體地,是有關于一種高線性度(high?linearity)緩沖電路(buffering?circuit)。
背景技術
緩沖電路是模擬電路領域中的重要電路。通常地,緩沖電路用于將輸入信號轉換為輸出信號,使輸出信號在維持輸入信號所承載的特性的同時,具有不同于輸入信號的驅動能力。
緩沖電路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接收器用于接收射頻(Radio?Frequency,RF)信號,該射頻信號具有大致幾百兆赫茲(Mega?Hertz,MHz)或幾千兆赫茲(Giga?Hertz,GHz)的頻帶(frequency?band)。圖1為根據現有技術的無線通信系統的傳統接收器10的示意圖。接收器10包含天線11、低噪聲放大器(Low-Noise?Amplifier,簡稱LNA)12、本地振蕩器(local?oscillator)13、混頻器(mixer)14、可編程增益放大器(Programming?Gain?Amplifier,簡稱PGA)15、濾波器16、緩沖器17及模數轉換器(Analog-to-Digital?Converter,簡稱ADC)18。發射信號Str首先由天線11所接收。接著,天線11將電磁波形式的發射信號Str轉換為電信號形式的接收信號Sr。同時,LNA?12用于對接收信號Sr進行放大,以抑制接收信號Sr中的噪聲成分,從而產生低噪聲信號Ss。低噪聲信號Ss具有適當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以用于特定調變,并且低噪聲信號Ss輸入至混頻器14,以通過本地振蕩器13進行頻率降頻(frequency?down-conversion),從而產生降頻信號Sd。PGA?15與濾波器16選擇性地對降頻信號Sd進行放大和濾波,以進一步提升降頻信號Sd的SNR性能并對降頻信號Sd執行較好的相鄰信道或阻擋信道(blocker)抑制(suppression)。通常地,在無線通信系統中,若ADC?18以較高的動態范圍(Dynamic?Range,DR)與較佳的SNR執行操作,則可減小PGA?15的增益并降低濾波器16的成本。
然而,在濾波器16與ADC?18之間必須耦接高線性度緩沖器17,用于為欲輸入至ADC?18的模擬信號Sa提供足夠的驅動能力。因此,在模擬電路領域,提供一種具有較佳線性度(linearity)與較強驅動能力的緩沖電路成為關注點。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至少一種緩沖電路,用于在輸入信號擺幅較大時,仍能提供低失真的輸出信號。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一種緩沖電路,包含:第一場效應晶體管(field?effect?transistor),包含柵極,第一場效應晶體管的柵極耦接于輸入信號,第一場效應晶體管用于緩沖輸入信號以在工作電流下產生輸出信號;第二場效應晶體管,包含柵極,第二場效應晶體管的柵極耦接于控制信號,第二場效應晶體管與第一場效應晶體管級聯(cascode),用于根據控制信號產生工作電流;以及控制電路,包含第一端與第二端,控制電路的第一端耦接于第一場效應晶體管的柵極,控制電路的第二端耦接于參考源(reference?source),控制電路用于根據輸入信號與參考源調整控制信號,使得流經所述第二場效應晶體管的工作電流維持在恒定水平。
利用本發明所提供的至少一種緩沖電路,能夠提供較佳的線性度與較強的驅動能力,從而實現在輸入信號擺幅較大時,仍能提供低失真的輸出信號。
以下是根據多個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后應可明確了解本發明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現有技術的無線通信系統的傳統接收器的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緩沖電路的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緩沖電路的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緩沖電路的示意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緩沖電路的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緩沖電路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541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功能折疊工具鍬刀刃加工工藝
- 下一篇:一種藥物控釋納米纖維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