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馬媾疫病的中藥組合物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085305.8 | 申請日: | 2012-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004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蔣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蔣勇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 | 分類號: | A61K36/90;A61P3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2300 山東省聊城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疫病 中藥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藥物屬于純中藥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治療馬媾疫病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馬媾疫錐蟲為一種鞭毛蟲,僅馬屬動物對媾疫錐蟲易感,主要在生殖器官黏膜寄生,通過病畜與健康畜交配感染,幼畜可經乳汁感染,也可通過未經嚴格消毒的人工授精器械、用具等傳染。媾疫錐蟲侵入公馬尿道或母馬陰道黏膜后,在黏膜上進行繁殖,引起局部炎癥。公馬的包皮前端發生水腫,逐步蔓延到陰囊、包皮、腹下及股內側。尿道黏膜潮紅腫脹,尿道口外翻,排出少量混濁的黃色液體。陰莖、陰囊、會陰,陰門、陰道黏膜上相繼出現結節、水泡、潰瘍和缺乏色素的白斑。母馬陰唇腫脹,逐漸波及乳房、下腹部和腹內側,陰道黏膜潮紅、腫脹、外翻,常排出少量黏液一膿性分泌物,頻頻排尿,呈發情狀態。但能很快愈合,其后在患部留下缺乏色素的白斑。病馬屢配不孕,或妊娠后易流產。頸、胸、腹、臀部,尤其是肩部兩側皮膚出現突出皮膚表面的無熱無痛扁平丘疹,稱輪狀丘疹,直徑約5~15毫米,呈圓形、橢圓或馬蹄形,中央凹陷,周邊隆起,界限明顯。其特點是突然出現,迅速消失,然后再度反復,在病的后期,出現腰神經與后肢神經麻痹,步態強拘、后肢搖晃和跛行等。公畜一般出現生殖器水腫。觸診無熱、無痛,如面團狀硬度,顏面神經麻痹,患畜表現鼻唇歪斜,耳、眼瞼或下唇下垂。隨病勢增重,反復出現短期發熱,逐漸貧血、消瘦、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最后,后軀麻痹不能起立,病原檢查:采取尿道或陰道黏膜刮取物做壓滴標本和涂片標本進行蟲體檢查,馬媾疫是由馬媾疫錐蟲寄生于馬屬動物的生殖器官而引起的寄生蟲病。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侵害生殖器官,致使公馬陰莖、陰囊、包皮、腹下水腫;母馬陰戶腫脹,乳房、下腹部等處水腫。后期病馬出現神經癥狀和漸進性消瘦、貧血,直致衰竭而亡。目前,現代獸醫多用拜耳205、貝尼爾或用安錐賽(喹嘧胺)治療效果不理想,治愈慢,治愈率低。目前,中獸醫沒有一個好的治療方法治療馬媾疫病,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服用方便,療效顯著,治療費用低,藥源廣,價廉,的一種治療馬媾疫病的中藥組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服用方便,療效顯著,治療費用低,藥源廣,價廉的一種治療馬媾疫病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治療馬媾疫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的,鴉膽子20、楓楊30、土荊芥50、土茯苓50、車前子45、生地黃45、青天葵35、黃連25、蒲公英30、白花蛇舌草45、黃芪80、生山楂100、六曲50。將鴉膽子20、楓楊30、土荊芥50、土茯苓50、車前子45、生地黃45、青天葵35、黃連25、蒲公英30、白花蛇舌草45、黃芪80、生山楂100、六曲50共放到砂鍋內然后倒自來水管的水4000毫升浸泡20分鐘把水倒掉,而后再共向砂鍋內倒自來水管的水4000毫升把砂鍋蓋好用武火熬開,然后改用文火熬20分鐘后迅速把藥液倒出,此為一劑,藥液有2000毫升候溫一次灌服,3日服一劑,5劑為一個療程,輕者,一個療程可治愈,重者2個療程可治愈,治愈后不易復發。
治療效果:有效率100%,治愈率100%。
本發明的藥物適用于馬媾疫病。
本發明的藥物適用于驢、騾得的媾疫病。
主治:馬媾疫病。癥見:公馬的包皮前端發生水腫,陰囊、包皮、腹下及股內側。尿道黏膜潮紅腫脹,尿道口外翻,排出少量混濁的黃色液體。陰莖、陰囊、會陰,出現結節、水泡、潰瘍、患處有白斑;母馬陰唇腫脹,乳房、下腹部和腹內側,陰道黏膜潮紅、陰門腫脹、外翻,排出少量黏液一膿性分泌物,頻頻排尿,呈發情狀態,出現結節、水泡、潰瘍、患部留下白斑。頸、胸、腹、臀部,肩部兩側皮膚出現突出皮膚表面的無熱無痛扁平丘疹、輪狀丘疹,直徑約5~15毫米,呈圓形、橢圓、馬蹄形,中央凹陷,周邊隆起,界限明顯。后肢神經麻痹,步態強拘、后肢搖晃和跛行等。顏面神經麻痹,鼻唇歪斜,耳、眼瞼、下唇下垂。低熱,貧血、消瘦、精神沉郁,食欲減退。
本發明的藥物具有解毒殺蟲,利水消腫,健脾消食的功效。
本發明藥物機理如下:
鴉膽子:味苦,性寒。入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治瘧的功效。參考,(中醫方藥學,廣東中醫學院編,廣東人民衛生出版社,1973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見731頁)可抗血吸蟲、抗滴蟲等多種寄生蟲。
楓楊:味微苦,性寒。具有驅蟲,祛風,止癢,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同上,見735-736頁)可治血吸蟲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蔣勇,未經蔣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530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