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濾油器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84741.3 | 申請日: | 2009-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146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沃爾夫岡·施道斯貝格;馬庫斯·比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IBS菲爾特蘭塑料金屬產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9/27 | 分類號: | B01D29/27;F01M1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周艷玲;羅正云 |
| 地址: | 德國莫***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濾油器 裝置 | ||
本申請是于2009年3月13日遞交的申請號200910127048.8的名為“濾油器裝置”的發明專利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過濾發動機和變速器中的油的吸入式濾油器裝置、具有這種濾油器裝置的油盤、以及具有壓力式濾油器裝置和這種吸入式濾油器裝置的過濾系統。
背景技術
吸入式濾油器可用于過濾發動機和變速器中的油。泵位于過濾裝置的出油口上,泵使用部分真空將即將過濾的油抽吸通過過濾介質。典型地,吸入式濾油器裝置直接位于油盤的油底殼中,所有即將過濾的油流過此吸入式濾油器裝置。這樣的設計僅需要少量額外安裝空間,因而節省空間,并且不需要任何額外的連接管。吸入式濾油器裝置的相關過濾器外殼通常具有上殼體和下殼體,過濾介質被夾緊在這兩個殼體之間。不過將保持小的公差,從而需要制造技術上的高要求。由于最小的油體積流量必須在油的高粘度和/或油的低溫時穿過吸入式濾油器,以實現發動機或變速器的充分潤滑,因而利用過濾介質僅可實現相對較低的過濾性能。
為了實現更高的油純度,除了吸入式濾油器裝置以外,還可提供壓力式濾油器裝置。在壓力式濾油器裝置中,利用泵將即將過濾的油壓入過濾裝置。這樣的裝置通常位于二次流中,并可例如利用閥進行切換。由于僅有一部分且通常少于50%的即將過濾的油體積流量流過這種類型的壓力式濾油器裝置,因而可使用例如折疊形式的高效過濾介質。不過,相對較高的灰塵沖擊與高過濾性能相關,從而壓力式濾油器裝置的過濾介質必須相對頻繁地更換。因此,與單獨使用吸入式濾油器裝置相比,由吸入式濾油器裝置和壓力式濾油器裝置構成的系統的較高過濾性能常常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維護工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吸入式濾油器裝置,具有這種吸入式濾油器裝置的油盤,以及具有壓力式濾油器裝置和這種吸入式濾油器裝置的過濾系統,所述吸入式濾油器裝置可更簡單地生產并在與壓力式濾油器裝置一起工作時需要較少的維護工作,但仍可實現更高的過濾性能。
該目的通過各獨立權利要求的主題實現。本發明的優選改進是各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
根據本發明的這種用于發動機或變速器的吸入式濾油器裝置具有在過濾器外殼上的進油口和出油口,吸油泵能夠連接到出油口,利用吸油泵能夠在進油口與出油口之間產生部分真空。所述吸入式濾油器裝置還具有位于進油口與出油口之間的細過濾介質和超細過濾介質。根據本發明的吸入式濾油器裝置以細過濾介質被附接到進油口或附接到出油口的方式構造。如果細過濾介質被附接到進油口,則為內側-外側過濾裝置。如果細過濾介質被附接到出油口,則提供外側-內側過濾裝置。根據本發明,在這兩種過濾裝置類型中,超細過濾介質沿流動方向位于細過濾介質之前并位于過濾器外殼的二次流區域。
應注意的是,在具有內側-外側流動設計動的過濾裝置(在下文中被簡稱為內側-外側過濾裝置)中,即將過濾的流體從過濾器殼體入口直接流到濾袋,并之后沿朝向過濾器殼體出口的方向流過濾袋層。這樣,任何殘余物殘留在濾袋內部,而過濾后的油可通過過濾器殼體出口流出。在外側-內側過濾裝置中提供反向流動設計。即將過濾的流體首先流動通過過濾器外殼入口進入過濾器外殼,然后進一步從外到內穿過過濾介質進入濾袋。在濾袋中,過濾后的流體流到過濾器外殼出口。在這種結構中,存在于流體中的殘余物因而殘留在過濾器外殼的濾袋外。在提供內側-外側流動設計的過濾裝置中,濾袋被設置為使得濾袋開口被定向成實際上覆蓋過濾器外殼的入口。由此確保即將過濾的所有流體均首先流入濾袋并且在未過濾時不會到達過濾器外殼出口。相應地,反之亦然,在提供外側-內側流動設計的過濾裝置中,濾袋開口與過濾器外殼出口對準。這兩種流動設計類型可直接轉換并相互對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IBS菲爾特蘭塑料金屬產品有限公司,未經IBS菲爾特蘭塑料金屬產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474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