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84376.6 | 申請日: | 2012-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100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黃金石;王中和;郭又禎;沈俊銘;劉家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25/00 | 分類號: | G08B25/00;H04H20/59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萬志香;曾旻輝 |
| 地址: | 中國臺灣桃園縣楊梅***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低頻 無線 頻傳 系統 緊急 告警 方法 | ||
1.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是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技術在涵蓋范圍內傳送信息,達成利用單一發射臺實現全區涵蓋,所述系統包括:
緊急告警信息接收及轉換子系統,接收緊急告警信息產生子系統輸出的緊急告警信息,并將緊急告警信息轉換成可輸入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的格式;
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接收所述緊急告警信息接收及轉換子系統傳來的緊急告警信息,以廣播出低頻緊急告警訊號;及
低頻緊急告警訊號接收終端,接收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并發出必要告警訊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緊急告警信息接收及轉換子系統是使用有線、無線網絡與衛星鏈路連接到緊急告警信息產生子系統以獲取緊急告警信息數據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緊急告警信息接收及轉換子系統利用緊急告警指令,指示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的工作模式。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是使用低頻進行傳輸,頻率是為30K至300KHz。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是利用脈寬調變技術調變緊急告警訊號。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是利用頻移鍵控技術調變緊急告警訊號。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是利用二元相移鍵控技術調變緊急告警訊號。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是利用緊急告警碼框,將有緊急告警信息的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用廣播方式傳送出去,實現實時全區廣播的應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接收終端在接收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后,是利用聲、光或氣味型式發出緊急告警訊息。
10.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緊急告警指令包含前導碼、緊急指令功能、緊急指令有效信息、保護碼以及結束碼。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使用的調變技術傳輸速率大于1位/秒。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緊急告警碼框的內容是由緊急告警信息接收及轉換子系統發送的緊急告警指令決定。
13.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緊急告警碼框包含緊急告警同步訊號、緊急告警災難規模訊號以及緊急告警重要信息訊號。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接收終端,是在開始正常工作后須持續接收低頻訊號,在監控到緊急告警同步訊號的發生時,能立刻知道有緊急告警信息發生,利用聲、光或氣味型式發出告警。
15.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緊急告警指令,若指示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從一般模式進入緊急模式,則所述緊急告警指令內的緊急指令有效信息將會傳送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須傳送的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碼框長度與相應碼框內容。
16.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一種利用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的緊急告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緊急告警指令,若指示所述低頻緊急告警訊號發射子系統從緊急模式進入一般模式,則所述緊急告警指令內的緊急指令有效信息將不會傳送任何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437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