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細紗機的導紗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82632.8 | 申請日: | 2012-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1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鄭瑩瑩;徐伯俊;蘇旭中;謝春萍;劉新金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H13/06 | 分類號: | D01H1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蘇省無錫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細紗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細紗機的導紗裝置,屬于紡織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細紗機主要分為喂入機構、牽伸機構、加捻卷繞機構和成形機構。粗紗從粗紗管上退繞出來經導紗桿后喂入橫動喇叭口,實現粗紗的喂入。現有細紗機的導紗桿通常固定不轉動,粗紗退繞時與導紗桿之間產生摩擦,這對粗紗來講是比較大的阻力作用,很有可能引起意外牽伸,因此對導紗桿的物理性能有很嚴的要求。粗紗從粗紗管到喂入牽伸機構會受到吊錠和導紗桿對紗條的摩擦阻力,從而是粗紗產生一定張力,但張力的范圍一定要受到控制,否則會出現意外牽伸甚至是粗紗斷頭的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用于細紗機的導紗裝置,使粗紗在喂入牽伸機構前盡可能的減少意外牽伸,降低粗紗與導紗桿之間的摩擦系數,確保粗紗的順利退繞,從而提高紡紗質量。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述的技術措施來實現:細紗機的導紗裝置包括垂直放置在機架上的前粗紗管和后粗紗管、前排粗紗管與后排粗紗管之間的導紗桿兩根,分別為前導紗桿和后導紗桿,用于喂入粗紗的雙進單出橫動喇叭口。粗紗從粗紗管引出,經過導紗桿和雙進單出喇叭口,然后喂入牽伸裝置。由于粗紗管上面的紗條與粗紗管下面的紗條所受導紗桿的阻力不同,為了更有利于粗紗的退繞,前導紗桿距離前排粗紗管中部圓柱體底端的距離為圓柱體高度的三分之一,后導紗桿同前導紗桿,導紗前導紗桿順時針轉動,后導紗桿逆時針轉動,以減少導紗桿與粗紗間的摩擦系數,防止意外牽伸,實現粗紗的順利退繞。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述的技術措施來實現:傳統細紗機導紗裝置的喇叭口為單喇叭口,本發明橫動喇叭口為雙進單出喇叭口,喇叭口的雙分蓋上設有橫桿將紗條雙分蓋分為兩個類似半圓形的孔,兩根紗條分別通過兩個半圓形的孔進入單喇叭口內,并從單喇叭口的下端喂出。雙進單出橫動喇叭口內腔圓弧光滑,防止形成產掛粗紗條的現象。本發明可以提高成紗條干CV%,改善棉結和粗細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上進單出喇叭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所示,導紗裝置包括前排粗紗1和后排粗紗2,前排粗紗1和后排粗紗2兩端為椎體,中部為圓柱體,粗紗3纏繞在其上,前導紗桿4和后導紗桿5位于前粗紗管1和后粗紗管2之間,前導紗桿距離前排粗紗管中部圓柱體底端的距離為圓柱體高度的三分之一,后導紗桿同前導紗桿一樣,前后導紗桿相互平行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雙進單出橫動喇叭口位于導紗桿下方,喇叭口由單喇叭口1和紗條雙分蓋2組成。
粗紗由粗紗管3上退繞下來后繞過前導紗桿4和后導紗桿5,這是粗紗3與導紗桿4、5之間產生摩擦阻力,為了使摩擦阻力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前導紗桿4順時針轉動,后導紗桿5逆時針轉動,以利于粗紗的退繞。粗紗條3由前導紗桿4和后導紗桿5上退繞下來后,進入雙進單出橫動喇叭口6,最后喂入牽伸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263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Pindarl纖維紗的制造工藝
- 下一篇:一種超耐候乳膠漆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