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線可充電式人工耳蝸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81007.1 | 申請日: | 2012-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000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孫增軍;王澄;王正敏;王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11/04 | 分類號: | A61F11/04;H02J7/02;H02J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藍迪專利事務所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張翔 | 
| 地址: | 200333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線 充電式 人工 耳蝸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仿生醫學電子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無線可充電式人工耳蝸。
背景技術
人工耳蝸是目前仿生學科技含量較高的一種電子裝置,主要用于幫助配戴助聽器效果不好或者根本無效的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人工耳蝸將聲波轉換成微弱的電流信號,并將此電流信號傳到內耳(耳蝸)中,通過植入耳蝸的多通道電極刺激耳蝸里面的聽神經纖維產生神經沖動,并將神經沖動傳到大腦,從而形成聽覺。
人工耳蝸由體內植入裝置和佩帶于體外的言語處理器組成,體外機包括麥克風、放大電路、語音信號處理及編碼電路和射頻發送電路,植入體包括接收線圈、解碼芯片和刺激電極,語音信號先由麥克風采集轉換為電信號,經過特殊的數字化處理,再按照一定的策略編碼,然后通過佩帶在耳后的無線發射線圈傳送到體內,植入體的接收線圈感應到信號后,經過解碼芯片解碼,使植入耳蝸的電極產生電流,從而刺激聽神經產生聽覺。
目前,人工耳蝸為多道人工耳蝸,它由體內植入裝置和佩帶于體外的言語處理器組成,植入體包括無線接收線圈、解碼芯片和刺激電極,體外機包括麥克風、放大電路、語音信號處理及編碼電路和射頻發送電路,依據人耳位置編碼原理,體外機先將語音信號經過編碼、調制,通過射頻發送到植入體,植入體接收信號后,其解碼芯片進行解調、解碼,然后刺激N個植入電極,從而刺激聽神經產生聽覺。由于體外發射線圈向植入體發射編碼后的語音信號的同時也傳送植入體的工作電能,所以只有將體外發射線圈貼近植入體接收線圈才能提高能量傳輸的效率,為確保人工耳蝸的穩定工作,現在的人工耳蝸系統都是采用這種貼近耦合方式來傳送電能的。
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植入者必須隨時佩戴體外發射線圈,一是影響活動的自由度,二是影響美觀,給植入者心理帶來影響,而且植入部分只有單一的供電工作電路,當此部分發生故障時,系統將失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種無線可充電式人工耳蝸,采用兩種供電模式的語音和能量傳輸,支持多種工作模式,不但免除了體外發射線圈的耳背機,又滿足了植入體微功耗的需要,微型電池可重復充放電,壽命長,極大地方便患者使用,而且更加美觀,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無線可充電式人工耳蝸,包括由接收線圈、解碼刺激器、多通道電極串接而成的耳蝸植入體和由麥克風、放大電路、語音處理電路、射頻發射電路、無線信號收發天線串接而成的體外機,其特點其特征在于耳蝸植入體內設有充電電路和微電池,充電電路一端與接收線圈連接,另一端分別與解碼刺激器和微電池連接,微電池與解碼刺激器連接;體外機內設有無線充電發射線圈,無線充電發射線圈和無線信號收發天線與射頻發送電路并接;體外機由放大電路將麥克風收集的語音信號放大后,經語音處理電路的濾波、降噪和調幅,然后由射頻發送電路通過無線信號收發天線和無線充電發射線圈與耳蝸植入體進行信號和電能的傳輸;耳蝸植入體由接收線圈將語音和電能信號分別接入解碼刺激器和充電電路,充電電路分別為解碼刺激器供電和微電池充電,解碼刺激器將語音信號以電流形式輸出使多通道電極對聽覺神經產生刺激。
所述解碼刺激器由充電電路或微電池供電,微電池為充、供電可同時進行的鋰電池,充電電路設有充電保護,其供電模式的切換由設置在體外機內的手動或自動控制進行。
所述耳蝸植入體與體外機的信號和電能傳輸為接收線圈通過無線信號收發天線的無線傳輸接收語音信號和無線充電發射線圈的線圈耦合供電的A工作模式、接收線圈通過無線信號收發天線的無線傳輸接收語音信號和微電池供電的B工作模式、接收線圈通過無線充電發射線圈的線圈耦合給微電池充電的C工作模式或接收線圈通過無線充電發射線圈的線圈耦合供電和無線傳輸接收語音信號的D工作模式。
所述A工作模式為接收線圈通過無線信號收發天線的無線傳輸接收語音信號和無線充電發射線圈的線圈耦合邊供電邊充電時的A+工作狀態或接收線圈通過無線信號收發天線的無線傳輸接收語音信號和無線充電發射線圈的線圈耦合供電且充電已結束的A—工作狀態。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免除了體外發射線圈的耳背機,患者日常活動不受影響,美觀度好,更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實現了兩種供電模式和兩種語音信號的傳輸方式,進一步提高人工耳蝸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A+工作狀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10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