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降低血氨防治慢性肝衰竭肝性腦病的中藥灌腸液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79557.X | 申請日: | 2012-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003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施可慶;鄭明華;陳永平;李凌菲;林賢豐;劉文悅;羅穎婉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888 | 分類號: | A61K36/888;A61P1/16;A61P25/00 |
| 代理公司: | 溫州高翔專利事務所 33205 | 代理人: | 黃乙軼 |
| 地址: | 3250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降低 防治 慢性 衰竭 肝性腦病 中藥 灌腸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灌腸液,確切地說是降低血氨防治慢性肝衰竭肝性腦病的中藥灌腸液。
背景技術
肝性腦病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綜合病征,其主要臨床表現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門體分流性腦病強調門靜脈高壓,門靜脈與腔靜脈間有側枝循環存在,從而使大量門靜脈血繞過肝臟流入體循環,是腦病發生的主要機理。亞臨床或隱性肝性腦病指無明顯臨床表現和生化異常,僅能用精細的智力試驗和(或)電生理檢測才可作出診斷的肝性腦病。大部分肝性腦病是由各型肝硬化和門體分流手術引起,包括如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如果連輕微肝性腦病也計算在內,則肝硬化發生肝性腦病者可達70%。小部分肝性腦病見于重癥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和藥物性肝病的急性或暴發性肝功能衰竭階段。
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產生肝性腦病的病理生理基礎是肝細胞功能衰竭和門腔靜脈之間有手術造成的或自然形成的側支分流。主要是來自腸道的許多毒性代謝產物,未被肝解毒和清除,經側支進入體循環,透過血腦屏障而至腦部,引起大腦功能紊亂。有關肝性腦病發病機制有許多學說,其中以氨中毒理論的研究最多,最確實有據。氨的形成和代謝血氨主要來自腸道、腎和骨髓肌生成的氨,但胃腸道是氨進入身體的主要門戶。正常人胃腸道每日可產氨4克,大部分是由尿素經腸道細菌的尿素酶分解產生,小部分是食物中的蛋白質被腸道細菌的氨基酸氧化酶分解產生。氨在腸道的吸收主要以非離子型氨彌散進入腸膜,其吸收率比離子型銨高得多。肝性腦病時血氨增高的原因血氨增高主要是由于生成過多和?(或)代謝清除過少。在肝功能衰竭時,肝將氨合成為尿素的能力減退,門體分流存在時,腸道的氨未經肝解毒而直接進入體循環,使血氨增高。許多誘發肝性腦病的因素能影響血氨進入腦組織的量,和(或)改變腦組織對氨的敏感性。
慢性肝衰竭患者肝性腦病發生后預后較差。有鑒于此,除積極防治肝病外,慢性肝衰竭患者應避免誘發肝性腦病的一切因素,尤其應減少高血氨的發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降低血氨防治慢性肝衰竭肝性腦病的中藥灌腸液,具有降低血氨,利于病情恢復,又能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降低血氨防治慢性肝衰竭肝性腦病的中藥灌腸液,由按重量分計的下述組分組成:大黃20~30份﹑烏梅20~30份﹑生地30~40份﹑虎杖15~30份﹑石菖蒲10~20份﹑枳實10~15份﹑楮實子12~20份,將上述組分依次經過混合浸泡、煎煮、過濾后制備成灌腸液。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重量份優選范圍為:大黃25份﹑烏梅25份﹑生地30份﹑虎杖15份﹑石菖蒲15份﹑枳實10份﹑楮實子15份。
本發明選用采用大黃﹑烏梅﹑生地﹑虎杖﹑石菖蒲﹑枳實﹑楮實子進行組合,組合后使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的降低血氨,防治慢性肝衰竭肝性腦病。其中大黃通腑瀉濁,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經,攻積導滯,瀉熱通便,涼血解毒,逐瘀通經,能改善胃腸黏膜血液循環,保護胃腸黏膜屏障,減輕內毒素引起的腸壁血管通透性增高,減少腸道氨的吸收降低血氨。烏梅味酸生津、澀腸止瀉,可制大黃瀉下太過,烏梅含大量檸檬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可酸化腸道,抑制腸道菌群,促進腸蠕動,收縮腸壁保護腸黏膜,促進藥物成分溶解,降低血液中氨的含量。生地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肺,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功能,同時,生地中有效成分水蘇糖,不被消化酶分解及腸道吸收,能降低腸道PH,增加腸蠕動,因而加快了腸道內有毒代謝物質的排出,減少了氨等有毒代謝物質重吸收,大大減少肝臟分解毒素的負擔,降低血氨,同時,水蘇糖可以提供能源,促進體內自身多種雙歧桿菌成倍增長,使腸內吲哚等胺類物質減少,從而減少氨的產生。虎杖,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瀉熱通便功效。石菖蒲豁痰開竅,理氣醒神。枳實行氣消滯、化痰散結,療臍腹間實滿,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結胸,通便閉。楮實子性寒,味甘,補腎清肝、明目、利尿。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清泄腸道邪毒,可以直接清除腸道內氨的來源,還可以減少氨的吸收,還具有瀉熱通便澀腸、涼血解毒、理氣醒神、養陰生津的顯著功效。患者應用后沒有任何毒副作用,可有效降低血氨,適用于慢性肝衰竭肝性腦病的防治。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臨床隨機選擇55例患者,55例病人均臨床確診為慢性肝衰竭且伴有血氨升高,尚未出現肝性腦病或處于肝性腦病前驅期,其中男性42例,女性13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未經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7955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