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壓電-磁電混合能量收集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78476.8 | 申請日: | 2012-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113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黃學良;桑英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N2/18 | 分類號: | H02N2/18;H02K3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許方 |
| 地址: | 210096***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電 磁電 混合 能量 收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壓電-磁電混合能量收集裝置,屬于微電源節能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能量收集裝置主要應用于清潔能源、微電源技術領域,是將環境中分散的能量轉換為可利用電能的微型發電裝置,通常配合超級電容或充電電池和能量管理電路使用,將收集到的環境能量存儲起來,同時實現對負載的供電。微電子、無線網絡和MEMS等低功耗產品得到了大力發展,低功率的嵌入式電子裝置將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如果不使用高成本的傳統有線供電,怎樣給密集的網絡中成千上萬的傳感器供電將成為問題的關鍵。而傳統電池成本高、需要定期更換且易造成環境污染,并且由于有些微器件的工作位置難以觸及,?電池更換變得很不便甚至不可能。除此之外,?在許多不能提供能源或者易燃易爆等危險場所時,?電池更換問題更是難以解決。因此,如何為傳感器節點提供穩定、持久、可靠、清潔、廉價的能源成為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環境中可利用的能源種類很多,如太陽能、風能、熱能、振動機械能等等,其中振動能量無處不在,如汽車振動,運動振動,工廠機械振動等等,振動能量收集可分為壓電式,靜電式,磁電式等等,其中壓電式和磁電式能量收集方式可以很好地結合,提高能量收集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運行可靠,能大幅提高能量收集效率且具有較寬工作頻帶的壓電-磁電混合能量收集裝置。
?本發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壓電-磁電混合能量收集裝置,由能量收集模塊、整流電路、儲能調壓電路和負載順序連接而成,能量收集模塊包括多個能量收集單元,其中能量收集單元包括固定底座、固定支座、懸臂梁、壓電片、永磁鐵、線圈和引線,固定底座上設置有固定支座,固定支座上裝有經固定連接的懸臂梁,懸臂梁的上下表面附有壓電片,懸臂梁的懸空端部裝附橫向的永磁鐵,永磁鐵兩端偏下固定底座上放置有兩個串聯線圈,線圈和壓電片連接引線。
所述的能量收集單元結構相同,能量收集單元的懸臂梁相互平行,但每個能量收集單元中的懸臂梁長度不同。
所述的能量收集單元中永磁鐵的極化方向為長度方向,相鄰能量收集單元的永磁鐵N、S極相向放置。
所述的能量收集單元能量收集方式為壓電磁電混合方式。
所述的能量收集單元中線圈設置在固定底座上,線圈平面垂直于固定底座,與永磁鐵兩極表面平行,線圈間距稍大于永磁鐵的長度。
所述的能量收集單元中壓電片通過導電膠粘貼到基板上,基板為導電材料,壓電片上下各有一片,上下壓電片的上下表面連接一根引線作為輸出電壓端的一極,另一極引線由中間基板引出。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能量收集效率高,工作頻帶寬。
2、可替代化學電池或者結合充電電池使用,不需要更換電池和頻繁維護;無環境污染,屬于高效清潔電源。
3、實現整流、儲能和調壓功能,滿足了當前無線傳感器網絡發展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為壓電-磁電混合能量收集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能量收集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固定底座;2、固定支座;3懸臂梁;4、壓電片;5、永磁鐵;6、線圈;7、引線。
圖3為能量收集模塊中多個能量收集單元的放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發明創造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的壓電-磁電混合能量收集裝置,由能量收集模塊、整流電路、儲能調壓電路和負載順序連接而成。能量收集模塊包括多個懸臂梁3長度不等,懸臂梁3相互平行的能量收集單元。
能量收集單元的具體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固定底座1和設置在固定底座1上的固定支座2,固定支座2上裝有經固定連接的懸臂梁3,懸臂梁3的上下表面附有壓電片4,懸臂梁的懸空端部裝附橫向放置的長方體永磁鐵5,永磁鐵5兩端偏下固定底座1上放置有兩個串聯線圈6,線圈6和壓電片4連接引線7。各個能量收集單元的結構相同,懸臂梁3的長度不同。能量收集單元的懸臂梁相互平行,相鄰單元的永磁鐵N、S極相向放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7847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